赣榆区城头镇非诉机制筑牢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
赣榆区城头镇历史悠久,东魏时期就以交通发达而闻名,到元末明初,该镇已是当时方圆百里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的城头镇因为资源丰富、投资环境优良,而成为现代化新型城镇。为了服务好全镇的经济、文化、百姓生活,城头司法所立足本镇,全面开展非诉服务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机制、积极开展多元融合调解机制、创新新时代调解工作方法,通过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今年8月份,刚刚从上海返回城头家中的杨丽(化名)被自家亲戚李某的儿子带人堵在家中,对方说,李某在地里种的八棵树被杨丽家人砍卖了,卖的钱应该给李某,因为这是李某若干年前种的。杨丽表示这树分明是自己公公种的,自己有权处理。就这样,本来有亲戚关系的两家人因为8棵树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惊动了110。城头镇非诉服务中心的调解员曹广杉第一时间来到现场。经过详细沟通和了解,曹广杉发现这件事发生时间久远,缺少相关证据,双方又各执一词无法明确判断。他多次给两家人做工作,从乡情、亲情着手,告诉两家人,不要让八棵树阻断了亲情与乡情,在他的调解下,双方从开始的剑拔弩张到最后握手言和!曹广杉说,做调解工作就是要有耐心,还要执着,不能遇到困难就放弃!
调解员曹广杉
城头司法所陈水玲介绍说,城头镇像曹广杉这样的调解员有184人,他们能够第一时间排查、受理、调处基层矛盾纠纷,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防线”作用。城头镇非诉服务中心还加强与镇派出所、人民法庭、信访办等部门的调解工作对接,设立派驻制人民调解工作室,探索无缝对接、高效运作、睦民利民的多元融合式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城头镇最具特色的是他们探索建立乡贤调解员队伍,利用本土有威望、有学识、有热情的人才代表投入到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他们大部分是从乡村走出去、现已退休的党政干部和教师或劳动模范,对当地传统文化、乡土民俗民风和乡村情况比较熟悉,对调解工作富有热情和担当,乡贤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调和作用明显,在百姓中有很高的信誉度。
城头镇乡贤调解员王维顿在为村民进行调解
城头司法所陈水玲
城头司法所陈水玲:现在许多老百姓都主动来找我们说不想去打官司,有费用还时间长,能不能申请调节,现在百姓(对非诉工作)的认知度还是挺高的!
城头镇2020年调解矛盾纠纷1156起,其中公调69件,诉调37件,访调1件,村级1049件,调处率为100%,调解成功率达99%。
编辑丨刘敏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10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