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李小会:夫妻创业开饭店 开启幸福好日子
创业的路上,很少有一帆风顺的。然而,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22年前,市民李小会和丈夫拿出所有的家当在市区开了一家早餐店,通过22年的共同打拼,如今,他们夫妻俩的日子是过得红红火火。今天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李小会夫妻俩,听听他们的创业故事。
李小会是一名“70后”,1998年和丈夫结婚后,他们便带上了全部家当500块钱,从东海县来到了市区。经过一番斟酌后,两人开了一家小吃店。
李小会:租了个房,有5、6平方,早上弄了个早点,外面放炉子,里面放面板,住的(床)放在墙角,就在门口做生意。
开早餐店并不容易,李小会夫妻俩每天凌晨2、3点就得起床,和面、拌馅、熬粥,一直忙到天亮,然后又开始销售。当时,除去本钱,他们一个月只能赚100来块钱。
李小会:那个时候赚多少攒多少,也不用什么钱,为什么,因为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干活,也想不起来花一分钱,那个时候雪糕才几毛钱,从没想过要吃,再热都没想过买个电风扇,就再热,都觉得用个扇子扇扇吧。记者:因为舍不得?李:对,电费也得块把钱一度。
创业第二年,他们租的房子正好赶上拆迁,这也意味着李小会刚有点起色的小吃店要关门了。这在别人看来或许是一件很头疼的事,可李小会却觉得这也是一次机会。考虑再三,她决定给店铺重新定位,将早餐铺升级成小餐馆。
李小会:炒个菜土豆丝才1块,肉丝1.5元,饭是(管饱)。一只鸡,那么大一盘才6块钱。记者:就是你们价格压得很低?李小会:(接)因为刚做,怕没客源,就以便宜赢客户。
李小会对待自己很抠门,恨不得把钱掰成两半用,可对待店里的客人却很大方。菜的价格虽然便宜,但菜的份量却很足。
李小会:你比如说客人到你家吃饭,你要让他吃到东西,你不能图(利润),让客人到你家吃不饱,一到你家一看,就一点点,烧个鸡全是骨头,不可能。我们到现在也成了习惯,就是烧鸡也都是整只烧。
在客人们看来,李小会店里的菜肴非常物美价廉。市民贾新燕就是这里的老顾客,他告诉记者他已经在李小会的餐馆吃了20多年了。
市民 贾新燕:他家两口子,性格好,再一个他家价位,可以说符合工薪消费,(接)上他家吃饭,你有时少给十块、八块,人家两口子笑眯眯的也无所谓。
李小会对待顾客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家人。菜品稍微有点不新鲜了,她宁可丢弃也不会端上餐桌,保质保量加上服务态度好,这也是她的餐馆多年来深受顾客喜爱的原因之一。开业22年,李小会的店铺越开越大,老客户又带来了新客户。餐馆的生意好了,李小会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她给两个儿子分别买了一套房子。店里太忙,她又给自己请了帮手。尽管人手多了,可李小会仍然每天都会出现在店里,她要对菜品的质量一一把关。她始终相信,人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开启幸福好日子。
编辑丨徐止丽
审核丨段潇
来源 |《港城36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