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首座!世界最长!这座大桥公路面试通车

2020-10-06 09:03:45



国庆期间

由中国中铁大桥院、中国铁建铁四院设计

中国中铁大桥局、中国铁建大桥局承建的

我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桥

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公路面试通车



这样雄伟的大桥

亮灯时也是美轮美奂




请收下我的名片


姓  名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身  长16.34公里

家庭住址大桥起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松下镇,经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依次跨越元洪航道、鼓屿门水道、大小练岛水道、北东口水道,到达苏澳镇上平潭岛。

特  点我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身体组成下层设计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I级铁路,上层设计为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共设
有元洪航道桥、鼓屿门水道桥和大小练岛水道桥等三座钢桁结合梁斜拉航道桥。


平潭桥三座航道桥示意图


最新靓照看这里~看这里~▼



极限!世界风口造桥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作为世界在建难度最大的海峡大桥,项目自2013年底开工建设,大桥建设者克服了大风、水深、浪高流急、海底裸露倾斜岩面等恶劣气象、水文、地质难题,经过6年多的建设,建成了这项超级工程。


面对恶劣的环境,央企建设者突破自我、勇于创新,在大桥建设中采用了一系列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成功解决了在恶劣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建设桥梁的系列难题。


这里的风很猛 挡风屏来护航

大桥所处的平潭海峡水深、涌急,海床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曾被大桥建设者们称为“魔鬼海域、建桥禁区”。其建设条件远比已建成的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及港珠澳大桥恶劣,尤其是波流力的影响,是常规长江等内河桥梁的10倍以上,建造难度和风险更大。


大风起时,惊涛拍岸,施工现场

像一锅烧开的沸腾海水


这座跨海公铁两用桥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复杂风浪涌环境中建设的海峡大桥,对行车安全考虑得比较多,除了较大的台风不能通行外,在其它自然条件下,一般都能通行。为此,建设者还特地为大桥设计安装了挡风屏障,大桥建成后将满足海上桥面十级大风环境下大桥安全运营。


风屏障的设计是平潭桥的特色之一


这里的岩石很硬 专门研制钻机


平潭海峡的岩“脾气很硬!这里常年穿过海峡的强力海风,带动奔腾的海涌昼夜不歇,淘走了海底的松散岩层。海床面高差起伏大,岩面倾斜,无覆盖层的裸岩,海底孤石硬度有的达到140兆帕。



全桥1895根桩基中,从直径2.0米、2.2米、3.0米到超大直径4米、4.5米,数字上看不出施工难度,可施工中每一根桩都有不可预见、超乎想象的复杂情况。


看看长屿岛、人屿岛岸边那些从海底延伸出来的巨大石头就可以想像出海床的形态和构造。在这种地方钻孔相当于挑战自然,何况还是直径达4米和4.5米的大孔径钻孔桩,其中4.5米直径的是目前国内最大钻孔桩基础。4米的就已属超大,4.5米的可不仅仅是数据上多了0.5米,施工难度和施工技术含量那是又上了一个等量级。为了4.5米钻孔桩,中铁大桥局专门定了8台扭矩达45吨·米的KTY5000型钻机。


钢管桩插打时弯曲变形


海床岩面倾斜大、强度极高,导致钢护筒凹陷、卷边

    

从护筒底口打捞上来的孤石


面对困难,大桥建设者想出了很多“顺毛”妙招:采取了更换底口加厚段、旋挖钻机协助埋设钢护筒、高压注浆封堵钢护筒、回填混凝土封堵钢护筒、埋设多层钢护筒、冲击钻反复冲填跟进钢护筒、二次成孔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历时1276天,完成了大桥基础施工。

  

桩基施工现场

在这里施工 杀鸡要用牛刀


在平潭海峡施工,“杀鸡用牛刀”一点也不夸张。比如要吊起200吨的门吊,得用2000吨的浮吊才行,不是因为400吨、1000吨的浮吊没力气,而是在风浪里,它们会像落叶一样“随波逐流”。


在架梁阶段,为了减少海上高空作业时间,中国中铁大桥局采取钢桁梁整孔全焊接制造,在工厂整体制造总拼,然后装船运输至桥位处,在海上用浮吊整孔架设。这种方式为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斜拉桥大节段钢桁梁整孔吊装架设的技术空白;为降低海上施工安全风险,大桥局历时3年、耗资数3.6亿元打造的“大桥海鸥号”起重船,是国内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双臂架起重船。


与传统从驳船上起吊、下放到指定位置的“套路”不同,在这里,起重装备要吊着巨大而沉重的构件,在风大涌高的海里横移,直至抵达指定位置并精确落位。无论是架梁还是吊装,都需要进行精确定位才能将吊件放入预定的位置,且误差不得超过10厘米。



的栈桥可以当桥用


化部分海上施工为半陆地施工,化高空作业为地面作业,也是中国中铁大桥局平潭海峡项目部的一个创新。


福建地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寸土寸金。大桥施工区域山多地狭,现场难以寻找到大型施工码头和场地。于是,建设者们搭建了栈桥作为海上作业平台,该施工平台是世界最大桥梁施工平台——59000平方米,相当于141个篮球场大小。


“栈桥都可以当一座桥用了。”许多人感慨。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修建栈桥呢?


平潭海峡的波浪力相当于长江波浪力的20倍,为了减小波浪力的影响、保证工程质量、防控安全风险,除3个主航道外,项目部对大桥水中基础均采用栈桥辅助施工。事实证明,在牢固的栈桥及平台上作业,比在风大浪高的海面上用船舶作业要安全得多,海上定位的精度高,施工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平潭桥海上施工平台


实时监控 争取施工“天窗点”


自2014年底起,中国中铁大桥局就在桥址开始了风环境及波流力监测项目。经过2年的建设,风、浪、流监测系统已建立完成并进入稳定工作状态。


建设人员不断创新,还编制了《复杂海域工序作业条件》,将年可作业时间由50多天提高到实际有效作业时间120天左右,并建立了风浪预警机制,沿线布置47个风速监测点、 2台波浪仪、1台海流计,对风速、风向、浪涌实时监测,再与当地气象预报相结合,用精确气象数据指导现场施工。


州到平潭只需半小时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成,大大缩短了福州至平潭的时空距离,榕岚两地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成形,这对加快滨海新城和集“自贸区+试验区+国际旅游岛”三大国家级战略于一体的平潭综合实验岛之间的联系往来,促进海西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此次大桥公路面试通车的消息

也受到了广大网友们的热议和点赞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基建狂魔 建造精品

为大国重器加油!

为超级工程点赞!




丨徐止丽

审核丨段潇

 来源 |中国中铁、江苏新闻广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