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市县巡礼之通泰连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省30.7万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基本实现脱贫。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10月17日)来临之际,省残联举办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反映残疾人群众的小康变迁,透过一个个“小场景”“小故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江苏残疾人精准脱贫行动中的生动实践,展示我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
请跟我们一起走进通泰连专场。
南通:多措并举,富民增收
近年来,南通市残联坚持把推进精准扶贫开发作为携手残疾人朋友共进小康社会的一项硬任务,密切关注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精心组织、整合力量、沟通协调、扎实推进,努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力求各项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南通市残联积极营造鼓励支持残疾人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创业圆梦。通过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图为南通市残疾人服务中心举办的全市残疾人服装配饰培训班。
全面落实“两项补贴”、“单人保”等优惠政策,努力惠及更多残疾人。2020年4月,南通市残联联合民政、财政部门积极推动本市“两项补贴”提标扩面工作,对三级、四级智力和精神生活困难残疾人发放补贴,标准为当地低保标准的20%,对一级、二级听力、言语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按照城镇户口每人每月120元、农村户口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予以发放。
大力加强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2020年7月份以市残工委名义出台了《南通市“残疾人之家”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通残工委【2020】4号),为残疾人之家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行提供了政策依据,从而惠及更多残疾人。图为残疾人就近就便在残疾人之家进行辅助性就业。
泰州:精准扶贫,决胜小康
近年来,泰州市残联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奋斗目标,广泛开展“访贫问苦十问”活动,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残疾人小康进程稳步推进,全市残疾人扶贫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牢牢把握辅助性就业项目这个牛鼻子,推动“残疾人之家”高质量发展。泰州市残联积极联系残疾人用工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第三方机构,多方寻找残疾人辅助性项目,推进各市(区)建立辅助性就业项目调配中心。为“残疾人之家”争取100个公益性岗位,积极发掘辅助性就业项目资源,探索了珠串、十字绣鞋垫、折纸、服装加工、电子元器件整理等近40个手工劳动项目,全市1218名残疾人在106家“残疾人之家”参加辅助性就业,极大的改善了生活状况。图为泰州市残联组织召开“残疾人之家”现场推进会。
坚持普惠加特惠,建立了以残疾人两项补贴为主体,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为补充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扩面,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扩面至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扩面至全部一、二级残疾人。实施残疾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项目,提升残疾人因意外伤害新增伤残、意外医疗等方面的救助水平,新增对残疾人初诊20种重大疾病的一次性补助,为残疾人撑起平安保护伞。图为泰州市残联开展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宣传活动。
多措并举,努力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泰州市残联先后举办盲人医疗按摩、插花、电商、手工编织、农村实用技术等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50余期,培训残疾人1137人次;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会30余场,611名残疾人达成就业意向;成功举办“泰州市残疾人创业大赛”,引导残疾人通过就业创业提高生活品质。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取得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的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残疾人和盲人按摩机构发放专项补贴54.8万元。图为2020年泰州市残疾人创业大赛颁奖典礼。
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解决贫困残疾人的现实需求。联合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向全市1028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赠送价值200元的爱心邮包;实施“甘露行动”,向1000名困难残疾人发放500元的“医疗爱心卡”;实施助学行动,向市区152名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助学金17.95万元。图为泰州市区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资助会现场。
连云港:科学施策,精准发力
“十三五”以来,连云港市残联紧紧围绕国家和省残联工作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线,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创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局面,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推进落实惠残政策,扎实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十三五”以来,连云港市残联共为1万余人次残疾儿童开展0-14岁免费基本康复训练,为6400余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为1.8万人次精神残疾人实施免费服药和住院救助,为1000余人次视力残疾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精准康复服务家庭医生签约。为2万余人次残疾人配发3万余件辅助器具,为3700余名残疾人实施免费家庭无障碍改造。图为墟沟街道家庭医生签约现场。
康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残疾人能力持续增强。“十三五”以来,全市建成25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36个康复项目、7个脊髓损伤“希望之家”、67个乡镇(街道)康复室、608个居家康复点、33个社区康复示范点、7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点、139个残疾人辅具服务站点,实现县域范围内康复服务全覆盖,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图为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
托养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大力创新推进托养服务。“十三五”以来,共建成市托养中心1个、县区级托养中心3个、乡镇(街道)级托养中心4个、日间照料机构150余个,累计为7500余人次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并将托养年龄前移至15周岁,与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有效对接,大力创新残疾人托养服务。图为幸福社区残疾人举行活动迎接党的生日。
就业培训体系架构日趋成熟,就业培训服务有序推进。先后建成省、市、县(区)残疾人培训、实习实训基地15个,集中就业示范基地15个、小型可复制“师带徒”残疾人培训点105个,“互联网+”电商孵化基地2个,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4个,盲人按摩点300余个。据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连云港市残联共完成残疾人培训约4600人次,实现残疾人就业约18000人。图为连云港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园。
编辑丨刘敏
审核丨张弛
来源丨连云港市残疾人联合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