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传染病疫情残疾人防护指南(试行)
编制背景
适用范围
基本原则
主要措施
1.正确洗手 2.合理消毒
3.居室通风 4.勤测体温
5.正常服药 6.规律生活
7.情绪疏导 8.照护卫生
9.信息通报 10.物资置备
11.家庭预案
【正确洗手】
(1)残疾人居家注意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刚进家门、咳嗽或喷嚏用纸巾或肘臂遮挡后必洗手。洗手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
(2)家长教育、督促和帮助残疾儿童正确洗手,勤洗手、不乱摸、不吃手、不挖鼻孔、不揉眼睛。
【合理消毒】
(1)家庭环境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室内环境和物品保持整洁,既避免消毒不到位,又防止过度消毒。
(2)厨具、餐具使用后宜立即清洗,必要时消毒,干燥保存。
(3)残疾人使用辅助器具外出归来后,宜对与地面接触的辅助器具部件、高频接触辅助器具表面等进行预防性消毒。消毒频次宜考虑当地疫情风险等级和辅助器具的使用频次。
【居室通风】
(1)残疾人家庭居室勤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通;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
(2)家里有长期卧床、体弱多病或难以自我照顾的残疾人,居室通风时做好保暖防护,避免着凉感冒。
【勤测体温】
(1)残疾人身体不适、怀疑有发热时,自己主动或在家属协助下及时测量体温。常规情况下,早晚各测量一次体温;必要时,随时测体温。
(2)对接触敏感的残疾儿童、精神残疾人和其他残疾人,尽可能购买和使用非接触温度计,家长或其他家属协助进行体温测量。
【正常服药】
残疾人自己或在家属协助下主动做好常规服药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癫痫病患者、罕见病患者以及慢性病患者等不宜违反医嘱擅自停药或调整用药。
【规律生活】
(1)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每日保证充足和规律的睡眠。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情况,安排合理适度的锻炼和运动。
(3)饮食清淡,保证营养均衡,提高身体免疫力。
(4)减少不必要的家庭聚会。
【情绪疏导】
(1)面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既不忽视,也不过度恐慌,科学防控。
(2)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人互动沟通等适宜的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避免紧张、焦虑、抑郁,必要时可寻求家人帮助及专业人员指导。
(3)监护人、日常照料者、其他家属和服务提供者宜密切关注残疾人的情绪变化,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
【照护卫生】
(1)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护的,宜注意个人卫生及身体健康,照护前后尽可能洗手,做好手消毒;必要时,进行体温检测。
(2)本地区疫情风险等级为中风险、高风险时,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护的,宜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
【信息通报】
(1)残疾人及其家属宜充分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的危害性,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主动了解防控信息和政策,学习防控知识和方法;关注本地区疫情最新进展情况和对公众提出的防护要求。
(2)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其变化,体温超过37.3℃,或出现发热、乏力、干咳、气粗、胸闷等症状的,宜佩戴口罩并及时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规范就诊,避免到人群密切的地方,残疾人本人或其家属宜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及时向所在社区、单位进行报告。
(3)残疾人经医院确认为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或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残疾人本人或其家属依法及时向所在社区、单位进行报告。
【物资置备】
(1)残疾人家庭日常宜置备温度计、消毒用品、常用药品等必要的家庭防护用品。
(2)残疾人家庭宜根据地区疫情风险级别进行合理必要的生活必需品储备,提前准备紧急状况下家庭生活所需的应急物资,包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辅助器具和一个阶段内需要连续服用的药品等。
【家庭预案】
(1)残疾人家庭宜留取并记住社区常用电话或相关亲朋友邻的联系方式,以便应急情况下可以找到可以提供救助的人。
(2)残疾人及其家属平时宜主动与亲友、邻居、社区工作人员保持沟通与联系,以便疫情防控期间获得及时帮助和有效支持。
(3)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其监护人、日常照料者、其他家属和服务提供者宜提前做好应急状况下妥善安排残疾人的支持方案,以便因疫情影响无法履行照护责任时,可以找到合适的人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照护支持。
1.出入 2.社交 3.出行 4.购物 5.就餐 6.就医 7.活动 【出入】 办理出入证,留存健康码,配合社区出入的规定,如果来自于高风险地区,自觉隔离观察14天。 【社交】 佩戴口罩,保持至少1米社交距离;不聚集,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放入有盖垃圾桶内。 【出行】 (1)乘坐公共交通,宜佩戴口罩,宜保持距离,避免高峰出行。碰触车辆的扶手、把手等部位时,及时进行手卫生,不宜用污染的手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 (2)乘坐公共交通后宜对与地面接触的辅助器具部件、高频接触辅助器具表面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购物】 (1)与他人保持1米安全距离,尽可能使用非接触扫码付款。 (2)提前计划购物需求,减少外出,尽可能选择线上购物。 【就餐】 (1)尽可能减少在外就餐、聚餐。 (2)外出就餐过程中,按照就餐区内间隔就坐管理要求就坐。 (3)视力残疾人、有需求的肢体残疾人等在自助餐厅就餐,宜主动寻求服务人员帮助;对餐具有特殊需要的,宜自带餐具。 【就医】 (1)非紧急医疗或居家能解决的医疗问题,宜先在线问询;如有常用非处方药需求,优先选择在线购药或者亲属代为取药。 (2)充分利用社区医院,就近就医问诊。 (3)到医院就诊,宜提前预约,事先了解看病购药的最新规定,包括出示健康信息码,带好身份证和医疗证件等,按规定时间前往就诊。 (4)到医院就诊,宜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使用轮椅的残疾人,宜佩戴一次性手套。 (5)到医院就诊,按规定候诊,配合医院落实“一人一诊一室”要求,避免与他人在诊室内聚集。 (6)对于需要特别协助的残疾人,宜由其监护人、日常照料者、其他家属或服务提供者陪同就医,方便医生有效了解诊断病情。 (7)在医院租借轮椅等公共辅具时,首先关注轮椅的消毒情况;使用前后,宜及时洗手,做好手消毒。 【活动】 (1)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和防护要求,合理安排在居住区、公园等公共场所活动。 (2)残疾人在社区公共场所参加活动,尽可能减少直接接触公共场所的设施和物品,如把手、扶杆等;触碰公共场所的设施和物品后,宜及时洗手或进行手消毒;不用污染的手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 (3)残疾人在社区公共场所参加活动,宜按要求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聚集,排队保持1米以上距离。 (4)残疾儿童和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等在公共场所不愿佩戴口罩时,宜由监护人、日常照料者和家属协助安排到社区开阔的活动场所散步、锻炼,与其他人保持适当距离。
1.出入机构 2.环境卫生
3.活动安全 4.信息畅通
【出入机构】
做好登记管理,测量体温,佩戴口罩,手消毒,辅具预防性消毒,高风险地区人员需隔离。
【环境卫生】
坚持每天通风2-3次,及时清洗个人用品,晾晒被褥,公共区域定时定次消毒,康复器材“一人一用一消毒”及时消毒专用隔离观察区。
【活动安全】
保持个人卫生,除就餐外任何活动需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如无法配合,可安排室外活动,避免长时间聚集,减少统一用餐,托养机构宜保持独立空间和交往距离,严格遵守规范。
【信息畅通】
及时了解疫情防控信息,熟知机构疫情防护应急工作预案,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向机构报告。
编辑丨刘敏
审核丨张弛
来源丨连云港市残疾人联合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