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充电宝悄悄涨价 律师认为不明示涉侵权

2020-12-01 17:36:09

出门在外怕手机没电,扫上一个共享充电宝,顿时让人感到心安,大多数品牌的充电宝,曾经定价在每小时1元左右,但最近有市民发现,共享充电宝突然"闷声"涨价了,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市区一家大型卖场记者看到,每层都放置了多个共享充电宝设备,虽然外观有大有小,但是所有点位的充电宝机身上都未标明价格。记者随机扫码借了一个充电宝,据APP显示,2分钟以内免费,超出部分按照每半小时1.5元收费,较前段时间普遍1块钱一小时的价格,翻了三倍。



记者:我看上面都没有标注多少钱,都是别人放过来的吗?不是自己的?
商户:不是。



李先生是这家卖场的工作人员,平时经常会因为手机没电借这种共享充电宝应急使用,他告诉记者,最近的租借价格,的确上涨了不少。



市民:之前两块,现在涨价了。
记者:像这种充电宝的话,在外观上没有任何的标识说收多少钱,只有你扫码以后,才知道?
市民:基本上都是。
记者:你认为合不合适呢?

市民:最好还是显示吧,显示价格要好一点,明码标价。



随后,记者也走访了市区几家窗口单位,随处可见这种共享充电宝,不过,外观上均没有标注价格。只有扫码进入APP后才发现,根据经营厂家和品牌的不同,免费的时间从2分钟到5分钟不等,但是总体收费也基本维持在了3块钱一小时。有市民觉得运营成本提升,涨价无可厚非,但也有人认为如此闷声涨价有点不太厚道。

市民:价格和以前差不多,没必要涨。

对于共享充电宝悄悄涨价,且没有任何价格提示的情况,律师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的行为。



律师 戴高明:如果共享充电宝的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调整相应的价格,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在调整价格的过程中,应当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保障消费者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也就是说要进行明码标价,如果我们相关的商户在经营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应的明码标价,可能会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共享充电宝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在醒目的位置,明码标价,表明使用的费用和使用的时间。






编辑丨徐蓓蓓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新闻频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