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唐国玮:回乡创办家庭农场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2021-03-04 11:13:57

在海州区板浦镇东北村,村民唐国玮经营着一家家庭农场。从2013年创办农场以来,他一直坚持生产绿色农产品。如今,他把农场经营得非常红火,同时带动了周围十几名村民共同致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创业故事。

在位于海州区板浦镇东北村的一家家庭农场里,专门从市区开车过来的市民正在采摘大棚里的新鲜蔬菜,这家农场的负责人叫做唐国玮,以前他和妻子一起在市区经营装修生意,家里有车有房,小日子过得也很滋润,但是在几年前,他却从零开始,做起了家庭农场。


唐国玮:有一次,在苍梧绿园那边买菜的时候,在排队的时候,听到前面一个大哥在跟人聊天,说现在生态的猪肉、蔬菜、农产品,都很难买。猪啊、鸡啊,都是吃饲料长大的。蔬菜都是化肥种出来的。我回家就有了这种(创办家庭农场)的想法。



唐国玮说,2013年,他回到家乡板浦镇东北村,开始创建农场。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唐国玮的家庭农场最终成功流转了140亩土地。经过一番考察,唐国玮决定种植葡萄、桃子等果树,并且喂养黑猪。由于果树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成型,再加上生态农场,除草都是采用人工除草,施肥也是采用农家肥,成本高昂,所以最开始的几年,唐国玮的农场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



唐国玮:最难的时候,是根本就没有办法经营下去了。我就想到卖房。市区还有一套房子和一个车子。跟我老婆协商。家人都不同意。然后,他们看到我非常艰难,后来没办法,同意把房子卖了。经过两年的经营,经济慢慢好了一点。



为了要把绿色农产品推广出去,2015年,唐国玮在市区开了第一家门店,销售农场的黑猪肉、散养鸡、蔬菜等产品。由于他们的产品口感好,又是绿色产品,所以很快得到了市民们的认可。唐国玮和妻子再接再励,在市区又开了两家分店。可刚开始种植葡萄的时候,唐国玮缺乏经验,很多葡萄都烂在了地里。但是唐国玮觉得,既然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好。于是,他连续几年到张家港学习葡萄栽植技术。



唐国玮: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你像葡萄生草栽培啊、多上有机肥啊,来提高品质和糖度,病虫害防控啊,这些知识。我们经过两年的学习,我们做到了绿色农产品,也拿到了证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打拼,他们农场的农产品,2016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8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农场的经营状况也开始出现好转。如今,唐国玮的农场占地180亩,带动周围十几位村民共同致富。唐国玮说,下一步他考虑开办工厂,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他相信,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海州区板浦镇东北村党总支书记 村委会主任 郑忠波:我们村积极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协调矛盾,帮助他们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我们东北村共有这样的养殖和种植业的家庭农场28个,有效地带动了我村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村民致富。



编辑丨陈思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新闻频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