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风热线 —扬社会正义 助弱者维权

2021-04-16 11:44:43

法律援助是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维护合法权益、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4月15日,市司法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薛玉江走进连云港综合广播直播间,上线《行风热线》栏目,介绍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进展情况,并针对听众和网友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市司法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薛玉江介绍,2020年以来,已经连续两年把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列入政府50件民生实事,全市法律援助工作有了更加长足发展,已经构建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10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全市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法律援助站实现全覆盖,劳动争议“调裁审援一体化”初显成效,法律援助“进网格”、法律援助名优律师“1+1”工程、行政法律援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法律援助+支持起诉”协同维权机制有效落地,法律援助办案补贴、值班律师协助开展“认罪认罚”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量化评估、同行评估等定期有效开展,可以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对困难群众百分之百做到了“应援尽援与应援优援”。据统计,2020年以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累计办理各类案件7500件,其中办理刑事案件2700件、民事案件4779件、行政案件21件,为750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了无偿法律服务;协同检察机关开展“认罪认罚”310件,申请检察机关出庭支持起诉4件,解答群众来访咨询近1.1万人次,办理了“灌南县101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连云区清洁女工医疗经济补偿金案”等一批典型案件,获评省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件,入选司法部、省司法厅法律援助指导案例库。此外,与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等单位共同开展的“法援惠民生·情暖民工(薪连心)”等专项清欠行动,与市中级法院共同实施的“行政诉讼法律援助试点工作”等获省司法厅通报表扬。全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也实现了“7×24小时”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面向人民群众提供全业务、全时空的来电法律咨询、在线申请援助、微信互动答疑等服务,累计解答来电咨询2.3万人次,无因服务质量被投诉事件发生,回访满意率达100%。




问题1:哪些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呢?


市司法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薛玉江回答:对于这个问题,《江苏法律援助条例》有明文规定,经济困难的标准,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同时,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市具体贯彻实施意见,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以及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最现实、最迫切需求,经研究,我市进一步放宽了经济审查标准,由原来“低保群体”向“低收入群体”覆盖,经济困难标准放宽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简单讲,以市人社部门公布的各县区最低工资标准执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2020年以来,根据全省“法援惠民生”专项行动安排,围绕疫情常态防控和复产复工要求,法律援助机构对于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对于年满70周岁或者患有重大疾病的老年人等人员因特定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于经济困难状况审查。对于持有特困职工证、家庭低保证、司法救助证明、军烈属证明、有关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出具的生活困难等证明材料,申请法律援助的,实行“告知承诺制”,无需提供证明原件,进一步简化经济困难认定方式,提高法律援助受理审查效率。



问题2:申请法律援助除了具备经济困难这一条件之外,还需具备其他条件吗?


市司法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薛玉江:法律援助是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为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无偿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根据《法律援助条例》《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以及相关法规规定,公民申请法律援助除需具备经济困难这一条件之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的限制。具体讲,公民对于下列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援助:(1) 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因劳动关系请求经济补偿、赔偿的;

(6)因身体遭受严重损害请求赔偿的;

(7)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要求变更或者解除收养、监护关系的;

(8)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对方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受害方要求离婚的;

(9)因使用伪劣农药、化肥、种子及其他农资产品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请求赔偿的;

(10)因环境污染遭受严重经济损失请求赔偿的;

(11)因征地、拆迁而使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并在民事诉讼中请求赔偿或者补偿的;

(12)因房屋居住权受到严重侵害请求赔偿的;

(13)因继承权受到侵害请求确认或者赔偿的;

(14)遗赠、扶养协议纠纷;

(15)刑事诉讼中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或者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10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