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接力读党史》——《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即日起,连云港综合广播(FM102.1)策划推出“全城接力读党史”系列融媒节目,以此向建党百年献礼。欢迎热爱读书的您踊跃报名参与,如果您为文稿发愁,我们有数百个党史故事文本供您选择;手机录制音频传送,后期我们为您制作。
联系方式:15161303121(微信同号)。
宣讲人:刘 彦 泽 指导老师:张云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二年级11班
1920年早春时节,在浙江义乌一个叫“分水塘”的小山村里,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权当书桌。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一个面庞清瘦的青年正在全神贯注地翻译一本外文书。
他绞尽脑汁,斟酌再三,才终于写下了第一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母亲看着儿子那么辛苦地工作,非常心疼,弄来糯米包了几个粽子,还端来一碟红糖送到柴房,叮嘱儿子趁热吃。过了一会儿,母亲进屋来问儿子:“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
儿子抬头答道:“够了,够甜了。”母亲看着儿子的脸,惊讶地说:“你嘴上怎么全是墨啊?”儿子低头一看,这才发现桌上的红糖一点儿没动。母子相视大笑。原来,他只顾着埋头工作,竞全然不知是蘸着黑汁在吃粽子呢!
这个蘸墨汁吃粽子还连声说甜的青年就是时年29岁的陈望道,他专心致志翻译的册子名叫《共产党宣言》。
1920年4月,《共产党宣言》翻译完成。当年8月,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正式出版,并很快在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中风靡一时。在此期间还有个小插曲,《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第1版比现在的32开本还小,小册子封面上印着满脸络腮胡子的马克思半身像,颜色是水红色;马克思像的上方印着“共党产宣言”5个大字,书名印倒了两个字的顺序。这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目前留存下来的只有两本,一本藏于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一本藏于山东省广饶县博物馆。同年9月,应读者要求,再版时封面上马克思像的颜色改为了蓝色。有学者做过统计,到1926年,《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共印刷17次,累计数十万册,在北伐军中几乎人手一册。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之所以受到热烈欢迎,是因为当时中国正在兴起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研究热潮,许多人希望从原著中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实要义。
陈望道原来陈参一,中译本正式出版时,“陈望道”这个名字也正式使用,他将“参一”改为“望道”,为的是表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及热切期望中国走上共产主义革命道路的心情。正因如此,陈望道获得了“传播《共产党宣言》千秋巨笔”的美誉。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10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