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英雄城】红七军隆安鏖战:气壮山河 铁血丰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市与广州、嘉兴、南昌、武汉、贵阳、石家庄等全国三十多家城市电视台联合推出系列报道《中国红 英雄城》。走进红色史迹重温英雄历史,拨开百年风云重书英雄故事。今天我们首先来到广西隆安,在广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过很多革命斗争,红七军血战隆安就是其中影响深远、彪炳史册的著名战斗。1930年2月,2000多名红军与国民党桂系军阀部队5000多人,在隆安县城鏖战三天三夜,有300多名红军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他们为保卫隆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隆安,追寻红军当年战斗的足迹。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革命先辈发动了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右江地区成为全国瞩目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30年1月,红七军解放了隆安县城,并建立了红色政权和隆安县农民赤卫队,由此隆安成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前哨站。红七军在隆安的革命行动使国民党桂系军阀深感不安,马上调派军队对红七军进行围剿。1930年2月4日到2月7日,红七军与敌军在隆安县城及雷亮岭、叫墙岭、火楼岭、猴子翻筋斗岭一带,展开了三昼夜的鏖战。由于伤亡较大,为了保存实力,红七军前委作出了战略撤退的决定。然而在撤退时,红七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沈静斋与城外红军失去了联络。
广西隆安县文联原主席 何生德:他们撤退以后,沈静斋不知道,还坚持带领20多人,在县城里面跟国民党兵展开巷战。后来他们就往城北这里,准备退往雁江。这山头已经被国民党兵堵住了,堵住了以后,他没办法上去,这样他就游过对面河去。到了对面河,就被当地的民团抓住了。
沈静斋是安徽宿县人,不幸被捕后,敌军多次劝说他投降,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誓与敌军决战到底。1930年2月11日,沈静斋在隆安县城西门被杀害,年仅26岁。
【现场】记者 李艾霞:沈静斋当年英勇就义的地方,就是我现在身处的隆安县人民武装部门前的木棉树下。这里立起了一块纪念碑,述说着当年烈士的英雄事迹。木棉花开红似火,诗情画意赞英雄,英雄的赞歌,燃烧的激情,沈静斋烈士从未离我们远去,他就像一朵木棉花,永远盛开在隆安人民的心中。
这场鏖战是红七军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激烈战斗,有300多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缅怀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隆安县在小天鹅岭建起了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每年清明节,干部群众都自发前来祭拜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城市报道记者广西隆安报道。
编辑丨徐止丽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港城36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