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 | 红土地上的“望夫石”

2021-05-07 15:30:46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只有对我们党昨天的历史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与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推出《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特别栏目,将为您诵读党史,感悟烈士家书里的初心。







红土地上的“望夫石”

1929727日,红四军政治部在闽西编印出版了《浪花》创刊号(第一期),这是红军创办的第一份铅印报纸。报纸黑色单面铅印,四开二版,设有“发刊词”“特讯”“短评”等栏目。如今,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陈列在古田会议纪念馆展厅里。红军创建初期,不少同志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不重视宣传工作,导致群众不了解红军的性质和宗旨。红军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在江西兴国县茶园乡的教富村,每当夕阳余晖映照之际,总有一位老人佝偻着身躯,脚踏门沿,深情遥望着远方的弯弯山路,一遍又一遍地喃喃自语:“才莲,你还好吗?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在家里等着你呀……”在无尽的思念中,老人等啊,等啊,一等就是70余个春秋!1928年除夕,池煜华、李才莲结为夫妻。婚后第三天,李才莲便离家参加革命。婚后聚少离多的日子里,池煜华用稚嫩的肩膀,一边维持一家老幼的生活,一边挑起家乡革命的重担。她用积极的工作,来冲淡对丈夫刻骨的思念。

 

1933年夏天,池煜华步行三天,探望丈夫。分别时,李才莲赠给妻子一面小镜子,叮嘱她说:“如果哪一天,有人说我牺牲了,你千万不要相信!无论如何,你要等着我。革命成功了,我一定会回家,回来接你。”池煜华接过丈夫手中的镜子,庄重地点了点头:“放心吧,我等你!”1934年秋,中央主力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李才莲被任命为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少共中央分局书记,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池煜华听说李才莲在瑞金打游击,便决定去寻找丈夫。

 

但她踏遍了整个闽赣山区,翻山越岭,逐村逐寨、挨家挨户地寻访了一年,还是没有找到丈夫。她只好回到家里,等候丈夫胜利归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没有李才莲的任何消息,池煜华始终放心不下丈夫。于是,她请人查询丈夫的下落,可是依然一无所获。10年、20年过去了,她带大了养子,拉扯大了丈夫的5个弟妹。30年、40年过去了,她为丈夫的祖母、父母养老送终。朝朝暮暮,秋去春来,为了一句庄重的承诺,伴随她的是26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孤独和思念。

 

天天站在老屋门槛上眺望的池煜华,也仿佛化作了一尊红土地上永恒的“望夫石”……而在悠长时空的另一端,池煜华苦苦等了一辈子的李才莲呢?19355月,年仅22岁的李才莲在瑞金铜钵山壮烈牺牲。但池煜华始终不相信丈夫牺牲的消息,每天执着地唱着《哇哩(说了)等你就等你》的悠悠山歌。

 

直到老人迟暮之年,她还挣扎着来到烈士英名碑前,颤巍巍地摸索着23179名烈士的英名,从中寻找着丈夫的名字。老人走了,陪伴着她的依然是那面被岁月斑驳了的老镜子。她用一生的韶华来兑现一句庄重的诺言。池煜华那瘦弱的身躯,是千千万万苏区人民的缩影;她那双深情守望的眼睛,永远闪烁着苏区干部献身共产主义理想的光辉。

配音:慧洁

稿件来源:中共连云港市委党史工办

制作:FM90.2 连云港手机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