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出炉
今天上午,市生态环境局 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我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进行通报。
按照《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8年起,我市分区域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截止目前,本次共调查到全市物种3673种(含变种、变型、栽培品种),其中维管植物1363种(包括陆生和水生维管植物)、陆生脊椎动物367种(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陆生昆虫720种(包括蝴蝶和其他昆虫)、淡水水生生物878种(包括鱼类、底栖动物和浮游动植物)、海洋生物386种(包括游泳动物、海洋底栖动物、潮间带底栖动物和海洋浮游动植物)。
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93种,包括赤松、乌龟、震旦鸦雀、半蹼(pŭ)鹬(yù)、豹猫、松江鲈等;《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及IUCN收录的濒危物种74种,包括极危物种黄胸鹀(wú)、白鹤等,濒危物种鳗鲡、东方白鹳(guàn)等,易危物种全缘贯众、长苞谷精草、仙八色鸫(dōng)、红头潜鸭等,近危物种骨碎补、黑斑侧褶(zhě)蛙、蛎(lì)鹬(yù)等。但有26种为外来入侵物种,其中维管植物20种,两栖动物1种、爬行动物1种、昆虫2种、底栖动物2种。
经过调查和成果集成发现:(1)连云港是江苏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2)连云港滨海湿地及内陆湖库是水鸟重要的栖息地,其重要程度已达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3)连云港前三岛等基岩海岛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这些成果的取得,既得益于连云港境内海洋、海岛、高山、平原俱备的地貌和生境,也归功于我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连云港市滨海湿地保护条例》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深入,这是生态环境变好的生动写照,也反映出我市近年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融媒体记者丨乔恒康
通讯员丨王从帅
编辑丨徐止丽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融媒体新闻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