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 |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只有对我们党昨天的历史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与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推出《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特别栏目,将为您诵读党史,感悟烈士家书里的初心。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刘伯坚,四川平昌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早期优秀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曾参与领导宁都起义并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的一次突围战斗中,刘伯坚不幸身中数弹,左腿负伤,落入敌人手中,被关押在大庾粤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广东军阀为了“炫耀”所谓胜利,故意押着负伤戴镣的刘伯坚,在大余县最繁华的青菜街走过示众。刘伯坚气宇轩昂,使路旁的人们敬佩不已。回到牢中,他写下气壮山河的诗歌《带镣行》: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他也自知定死无疑,于狱中连续写下数封感人肺腑的家书,也是安排后事的遗书。敌团长劝刘伯坚要顺应“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说什么以他这样的才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他暂时办个脱党手续,便可得到“自由”和“重用”。刘伯坚却大义凛然地说:“我干革命就是顺应历史潮流,要干革命就得有危险。没有危险就没有革命,没有牺牲就没有工农大众的解放……”“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这个粤军团长后来对人说:“刘伯坚这个人,真不愧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从被捕第一天起,刘伯坚就抱定了以死殉义的决心,被监禁期间,敌人多次对他进行诱降,只要他写下悔过书并指认同时被捕的同志,就可以获得自由。任凭严刑拷打,他都坚贞不屈,但他始终放心不下的就是散落在各地的三个孩子。他在家书中给几位兄嫂,详详细细写下三个孩子托养人的姓名、地址和详细特征。
其中写道:“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为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狱中托孤,读来令人垂泪。在给妻子的信中嘱咐妻子和家人:“最重要的,诸儿要继续我的志向,为中国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继续我未完成的光荣事业。”读来尤其令人动容。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在江西大余金莲山上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时年40岁。“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刘伯坚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配音:京京
制作:FM90.2 连云港手机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