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 | 狱中铸英魂,青春赤子心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只有对我们党昨天的历史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与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推出《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特别栏目,将为您诵读党史,感悟烈士家书里的初心。
狱中铸英魂,青春赤子心
1928年7月,南京暑热,但任何光与热都进不了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监狱。19岁的共产党员贺瑞麟正奋笔疾书,用一行行文字诉说自己的青春与信仰。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正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的贺瑞麟毅然率领学生上街,声援工人罢工,因此被捕入狱。出狱后,他继续进行革命工作,并在1928年3月接任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
1928年7月,中共南京党组织遭受大破坏,贺瑞麟不幸被捕。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他深知敌人手段,也明白这次入狱后可能会遭遇不测。生命的尽头就在不远处,有限的时间里还能做些什么?贺瑞麟决定用笔和纸写下自己对共产主义的思考和期待。短短几个月里,贺瑞麟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九月日记》《死前日记》《给姐夫袁立超信》《未寄的信》《狱祭》《离散》等8册笔记。
临刑前一周,贺瑞麟在《死前日记》里慷慨陈词,将狱中的黑暗与被捕同志的抗争一一记录,并忠实地剖析自己从一个满腔热血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转变为充满理想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心路历程,抒发了共产党人“为大家,弃小家”的赤子情怀。
“你们不要为我的不幸而流泪呵!父亲,母亲!”“祝你们早日成功,未来的世界终归是我们的!”……90多年过去了,《死前日记》现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存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残破的纸张上仍能清晰地辨别出贺瑞麟写下的语句,字字肺腑,句句震撼。在小说《离散》的最后一页上,他还精心画了一颗五角星,星内写上“雨花台”3个大字,表明了自己慷慨赴死的从容和无畏。
1928年10月6日,贺瑞麟永远留在了雨花台的红色秋日中。就义前夕,他托难友将自己的狱中绝笔交给党组织——未来的世界纵然没有自己的身影,但一份赤子之心却永不迟到。16岁入党,19岁就义,贺瑞麟有限的生命在革命理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他用生命书写了一部属于共产党人的青春诗篇。
配音:颖儿
制作:FM90.2 连云港手机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