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党支部】青山里的守望者,他把绿意洒满中国
杨善洲(“最美奋斗者”荣誉获得者)
杨善洲(1927年1月4日—2010年10月10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3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2019年9月25日,杨善洲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出发,向祖国西南方向浩荡行驶2800多公里,便是彩云之南哀牢古国的中心——边城保山。
在这里,沿着1938年修筑的滇缅公路南下,顺着大亮山的盘山道蜿蜒而上,车窗外,满目的华山松苍莽如海。
这里就是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善洲林场。
大亮山
杨善洲干部学院
现场讲解
今年25岁的宝寿华,来自云南保山腾冲,是杨善洲干部学院的讲解员。2017年12月从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考进善洲林场杨善洲干部学院,成为了一名解说员。
事迹陈列馆、墓园、善洲小道……她每天都要遁着老书记的足迹走几个来回,每次讲解差不多两个小时。
她回忆说,自己在大学实习的时候就有幸到善洲林场杨善洲干部学院学习,听了老书记的事迹之后被老书记的精神深深感动,恰巧学院在招聘讲解员,于是怀着崇敬的心情,通过参加考试选拔来到这里工作。
同样是在老书记的影响下,她于2020年的9月29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宝寿华


“老窝棚”里冰冷的床榻,老场部里漏风的土墙,一幅手绘植树图对应着如今的浩浩山林……那些静静诉说着老书记一生忠诚和执着的物品,都深深地烙印在宝寿华的脑海之中。
“这里就是杨善洲老书记住了整整九年半的老窝棚,为什么一个地厅级领导干部会选择在退休之后到这里吃苦受累,就是为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这样的讲解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林场半年雨水半年晴,每遇下雨,宝寿华总是冒着雨讲解,和口中的故事一起打动了无数听众。
三年700多场次的讲解,她不断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虚心向老职工请教,那些和树一样多的故事早已了然于胸。
老书记的手迹
老窝棚
故居
杨善洲墓园
杨善洲事迹陈列馆
善洲故事林
老场部
采访的时候,她讲述了一个关于老书记的小故事:
“1970年的雨季,有一次老书记的老家漏雨非常的厉害,当时家人写信让老书记想办法凑点钱给家里面修补一下。可老书记却只寄回了30元钱,回信说:
‘我实在是没有钱,眼下受灾群众还有很多,这30元钱你们就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就先接一下,先暂时克服一下困难。’
老书记的家人就这样苦熬着,这一熬就是30年。但是他每次下乡看到贫穷老百姓,总是会掏出工资去接济,他是把钱用在老百姓的身上了。”

老书记离开大亮山已经10年了,然而,“善洲精神”在宝寿华一次次的讲解中定格成永恒,并不断充盈着青春的年华。一位党龄69年的老党员,用22年的时间成就了这浩浩林海;同时,用他的精神感召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杨善洲干部学院教研部部长周波就是其中之一。1990年,18岁的周波被分配到大亮山林场。凭着少年一腔热血爬坡10个多小时,一到林场,却触目荒芜。
“植树人”的大亮山,一年只有两季:旱季护林、雨季植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有大风大雨的肆虐,周波的右手无名指残缺,便是当年留下的伤……这是一段被信仰与责任、理想和现实轮番浇灌的艰难岁月,周波有多次机会离开这里,但最终却选择了坚守。
周波回忆,那时植树造林多数都是在雨季种的,但是因为自然灾害,如天旱、火烧、野草侵害等,所以成活率很低,每个地块的树都是反反复复地种到五六次才成功的。当时基本上就是荒山,每年休息的时间很少,冬天也就是山里面没着火的话,就是只有三天的假期,两天在路上、一天在家里。
那时,他被老书记安排在最艰苦的瞭望塔工作,要想喝水,就要自己去山脚下去挑,挑一担水需要花一个半小时。然而相比生活上的困难,工作责任才是最大的挑战——监视森林防火,责任重大,丝毫不能放松。
森林防护
周波与老书记的合影
大亮山的绿海松涛记录了:1988年,清正、瘦弱的老书记,卷起裤腿、穿着黄胶鞋,戴上了竹叶帽,转身走进大亮山的背影;同时也见证了寒风刺骨、海拔2600米的山巅,周波孤身一人在防火瞭望台上四处巡查的1200多个日月星辰……
周波说:“我深深地感受到老书记对信念的坚定,最初上山的时候,我们也不理解他这样的做法,山里边环境恶劣,老书记把林场职工当成他自己的子女,遇到困难,他都会全力以赴的去帮助。他也就是用了个真情和大爱,打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虽然工作艰苦,待遇很低,劳动强度大,因为老书记一直不让走,我就一直干。”
这一干就是30年。30年来,跟随老书记开荒造林,周波先后当过林场的植树工、护林员、电台话务员、出纳、副场长、场长、党支部书记……
2013年10月,周波成为一名弘扬“善洲精神”的宣讲者,几乎每天都会义务给全国各地的学员讲述杨善洲的感人故事。2019年,他一共给200多个培训班讲过课,几乎全年无休。
从青葱少年到两鬓渐白,30年来周波始终奋战在善洲林场这片土地,既是老书记开荒造绿、发展生态经济的见证人,也是传承老书记精神、深耕百姓美好生活的接棒者。
周波和职工们一起种树
周波宣讲杨善洲事迹


同样跟随老书记进山造林的王金波,20年前还是毛头小伙儿,如今已成长为善洲林场的场长,2010年老书记因病离世后,就一直守护着这片林海。
他说,老书记留下来这片5.6万多亩的林子,每年给周边的群众带来的收益在1亿元左右,所以自己更有责任守护好它。
虽然老书记走了,但他的精神依然浸润着这万亩林场,浸润着像周波、王金波等一代代党员的心,从而生长出“生命不止、奋斗不歇”的参天大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像宝寿华一样年轻的党员。
2014年成立的杨善洲干部学院里,课堂上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他们在松涛下聆听造林故事,在学员林种下一棵雪松……
“善洲精神”早已飞出大亮山,引领着华夏大地各族儿女共同谱写砥砺前行的时代交响曲。
二十载山高水长,林木参天写就青春路;三十年春华秋实,惠泽遗风育树更育人。
根据杨善洲干部学院副院长、机关党支部书记段红丽介绍说,当前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是十六名,其中90后青年党员占党员人数的40%。学习杨善洲精神就是要以杨善洲老书记为榜样,以艰苦奋斗的作风扎根善洲林场教学基地,做好杨善洲精神的学习者、传承者和践行者,持之以恒地讲好善洲故事。
宝寿华也表示,当她看到那些树,听了那些故事,也就深深懂得了什么是善洲精神。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她将杨善洲老书记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的精神传承了下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船辟浪渡关山,万里长歌人未还;一脉风骨耀边城,几度青山正芳华。
从滇西大山里走来的草帽书记,胸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梦想,用爱党、爱人民的公仆之路成就了大亮山永恒的春天,不断激励着后来的人们,栉风沐雨、薪火传承,一起把奉献和担当镌刻在共和国“最美奋斗者”的丰碑之上。
(图片和资料由云南杨善洲干部学院提供)
END
编辑丨徐止丽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