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岛啊,老兵今天来看您!”
2021年6月13日,这是端午节的前一天。9时整,燕尾港渔港码头,开山岛民兵哨所名誉所长王仕花在这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都曾经是建岛守岛的老战士——原连云港驻军守备第30团的官兵代表。
今天,他们重返开山岛,再看开山岛! 游艇机声轰鸣,顶着风浪在颠簸中前进,劈波斩浪,在海面上划出一道白花花的航迹。舱内有几名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欢呼翘首,嬉笑着观望大海的波涛。原守备30团团长亓鸿柱和参谋长田效东在前排与王仕花在轻轻地交谈,部队撤出开山岛后,他们依然保持着经常的联系。田效东调任省军区工作期间,1998年初还陪同省军区郑炳清司令员(后任南京军区副司令)来到这里视察,与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就有过一次亲切座谈。
40多名老战士正襟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就像当年出征海岛时一样,但表情却是那样的既兴奋激动又深沉凝重,恨不得一步就能登上小岛。他们分别来自四川、湖北、河南、山东、北京、上海和江苏等地,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守岛建岛60周年的重大节日而专程赶来的。
1961年8月,后改编为南京军区守备第30团三连的官兵们开始了艰苦的建岛守岛生活。“我们刚上来的时候,是坐着木头机帆船过来的,带一个大帐篷,一个连队七、八十号人都挤在山顶的一块小平地上,每到刮风下雨,我们还要到处躲藏……”一个江苏徐州口音的老同志触景生情地感慨。是啊,难以想象他们当年是如何在这个陡峭的山崖上用一锤一镐打造出了这个如此规模的军营哨所。
至如今小岛水电设施较齐全,还接通了互联网,政府还专门为小岛运输配备了两艘游艇,崭新的王继才爱国事迹教育基地己经建成。
从码头拾阶而上,一块“开山岛”的标志碑出现在众人面前,大家纷纷驻足观看,排队照相留影,这是多么有纪念意义的场景啊。看着眼前这些饱经沧桑的老同志,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凤华正茂的解放军战士了,他们有的已过80,最小的也在60岁以上,不少老兵还身患各种疾病。自部队1985年交防民兵,很多人都未曾回来过。这段不太高的山道台阶,今天却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屏障,他们咬紧牙关,互相帮助,“不到山顶非好汉”。70岁的张仁才同志胸腔内装着四个血管支架,平时在家走平路都容易累,今天,他放弃照相,慢步先登;李广金就是1961第一批进岛的老首长,今年已经78岁了,每走一步都气喘吁吁,但依然坚定地跟着队伍艰难地向上攀登。
天放晴,骄阳炽烈。山顶升旗广场上,老战士列队举行着一个庄重而简短的仪式。他们打出“庆祝建党100周年”和“纪念开山岛设防60周年”横幅,面对国旗敬礼!面对王继才同志的塑像敬礼!看吧,这些长满白发的长者,个个都精神抖擞,尽量挺直身板,在炽热的阳光下,两鬓垂汗,矗立肃穆。少先队员直竖大拇指:英雄好汉,爷爷真棒!
来自解放路小学的少先队为大家朗诵献给王继才的诗《他没有走》,表达了一代新人对守岛英雄的无限缅怀。参谋长田效东致辞主持了仪式活动的全过程,他简要地讲述了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高度赞扬了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为守岛建岛做出的巨大贡献,将其作为他们永远学习和敬仰的榜样。老兵代表、四川战友方西德在队列前发言,他回顾了当年的施工训练等方面的经历,生动讲述了守岛官兵“一人一天一杯水”的生活情景,将大家重新带入到守岛的日日夜夜。老战士付东升激情朗诵了一九七三年巜前卫报》刋登他的诗歌《我们驻守的小岛》,一首极具乐观主义精神的原创诗歌,重现了当年他们守岛建岛的非凡勇气!
参谋长田效东邀请老团长亓鸿柱和王仕花到队列前跟大家讲话,当神情饱满的老团长双手紧握王仕花的双手时,往日守岛的千辛万苦一下奔腾出来,顿时,他百感交集,声音哽咽了,泪水夺眶而出,他对王仕花断断续续地说“辛苦你了……你多保重……我不能再说什么了”,还没说完,就捂着泪水回到了队列。
第一代守岛人的经历,王仕花更有同样的感受,她知道眼前这些老前辈、老大哥是最懂王继才和她的人,大家彼此都是最知心的战友。王仕花用几乎全程哽咽的声音感谢首长和大家对王继才的关心支持,感谢他们回到家乡还不忘开山岛的后续建设。王仕花告慰这些老兵,新一代的守岛人绝不会辜负大家的厚望,坚决守好国家的东大门,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这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老战士们怀着对第二个故乡的深厚感情,按照过去守岛的约定,大家都从家乡带来了一捧泥土,用颤抖的双手洒在脚下这片国土的礁石缝隙,洒在王继才同志的塑像边,祈愿来年在这里长出新的绿牙。
山下的汽笛又响起了,这是在催促老兵们赶快离岛的信号。受潮水影响,游艇不允许大家过多在岛上停留。老兵们最理解,一步一回头,边走边拍照:碧海蓝天、满岛箤绿、灯塔耸立、海鸥绕飞,啊,小岛真美,祖国真美。
“再见吧,我的小岛;再见吧,我曾经的家;再见吧,新一代的守岛人。倘若有机会,我老兵还会来看您!”

融媒体记者丨杨涛
通讯员丨刘频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融媒体新闻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