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 | 板浦中学女二杰

2021-06-18 16:37:54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只有对我们党昨天的历史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与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推出《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特别栏目,将为您诵读党史,感悟烈士家书里的初心。




板浦中学二女杰


1929727日,红四军政治部在闽西编印出版了《浪花》创刊号(第一期),这是红军创办的第一份铅印报纸。报纸黑色单面铅印,四开二版,设有“发刊词”“特讯”“短评”等栏目。如今,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陈列在古田会议纪念馆展厅里。红军创建初期,不少同志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不重视宣传工作,导致群众不了解红军的性质和宗旨。红军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今天的板浦中学校园里,苍松翠柏丛中,竖立着一尊洁白的塑像,塑像的主人公是被誉为“板浦中学二女杰”的张明和朱平。

 

日本侵略军于193934日占领灌云县城板浦后,在城内大肆抢掠奸淫,残酷杀害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刚从灌云县初级中学毕业的女生张明、朱平连夜化装逃出板浦。在焦急仇恨中,两人决定逃出沦陷区,去寻找一条实现报国之志的道路。46日,两人剃光头发,穿上男装,头戴草帽,扮成男子模样,挥泪告别亲人,急步遄行,奔赴泰州。

 

她们抵达泰州后,与友人惠廉会合到一起。惠廉的三叔惠浴宇是新四军挺进纵队三支队的政治部主任。她们与三支队取得联系后,于5月份,来到江都县吴家桥,要求参加新四军。支队政委刘培善、政治部主任惠浴宇高兴地接收了三位女战士,并介绍她们到新四军皖南军部去学习。三人再次穿起男式长袍,跟随带路的侦察员,踏上了奔赴皖南的旅途。

 

从苏北江都到皖南泾县,途经两省十县,行程八百余里。路上有无数个敌据点,有数不清的封锁线,更有戒备森严的京沪铁路和浊浪翻滚的万里长江。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岁月,这无疑是一条风云莫测的险路。但对于刚刚走上革命道路的新四军战士来说,坚定的追求是她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她们毅然地踏上乡间小道,翻山越岭,涉水渡河,餐风饮露,晓行夜宿,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一个个敌据点、一道道封锁线抛到了身后,于5月下旬胜利抵达新四军军部。

 

她们被军部安排在战地服务团学习和工作,张明、朱平被分配到军部直属印刷所做校对工作。革命大家庭的哺育,使她们很快成熟起来,于1940年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1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九千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移师北上。张明随先遣队先行一步,朱平与军部同行,被编入教导总队。

 

1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朱平以顽强的毅力跟随军部突围,和男战士一样,翻山越岭,忍饥受寒,屡经鏖战。在突围至东流山时,教导队被敌十倍兵力围困,虽经浴血奋战,无法摆脱困境,伤亡惨重。朱平在一天多未沾水米、极度疲倦中不幸被俘,后被关进上饶集中营,编入“军官大队”第五中队女生分队,囚于周田监狱。她在狱中秘密党支部的领导下,同特务、军警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被关过禁闭,被罚过三步一跪下、五步一卧倒的“特别操”,但从不向敌人低头。

 

19425月下旬,日本侵略军逼近上饶,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部匆忙决定集中营向闽北转移。623日,在集中营向建阳县徐市镇行进途中,朱平因痛经走不动,被宪兵中队长枪杀在兴田县的公路旁,年仅20岁。

 

随军先期转移的张明于194012月抵达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于19411月中旬决定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张明等党政工作人员随即渡江北上,到达盐城。张明被分配到阜宁县开展民运工作,1942年担任阜东县东坎区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年底,调任三师八旅政治部组织干事。

 

1943317日,张明在随新四军三师干部队赴延安途中,乘船经连云港海面时,与日军发生激烈的遭遇战。在战斗中,张明无惧无畏,抱定与船共存亡、与敌同归于尽的决心,于凌晨中弹负伤。在船至小沙东海岸时,张明不幸再次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3岁,其遗体与同时牺牲的其他英烈合葬在抗日山烈士陵园。

 

张明、朱平的母校将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用自己稚嫩的脚板跋山涉水千余里,走上抗敌之路并为国捐躯的两位校友郑重命名为“板中二女杰”。

配音:京京

制作:FM90.2 连云港手机台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