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 | 云台大队展红旗

2021-06-26 22:18:02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只有对我们党昨天的历史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与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推出《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特别栏目,将为您诵读党史,感悟烈士家书里的初心。




云台大队展红旗


1929727日,红四军政治部在闽西编印出版了《浪花》创刊号(第一期),这是红军创办的第一份铅印报纸。报纸黑色单面铅印,四开二版,设有“发刊词”“特讯”“短评”等栏目。如今,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陈列在古田会议纪念馆展厅里。红军创建初期,不少同志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不重视宣传工作,导致群众不了解红军的性质和宗旨。红军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提起如今的东海县双店镇,会让人首先想到这里是有名的鲜切花生产基地。然而在抗日烽火燃起的年代,有一支地方抗日武装云台大队就在这里诞生。

 

1939年,八路军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3团第4营在东海县成立后,对东海县西部及陇海铁路北地区影响很大。经过梁如仁、翟步昆等人的积极活动,在山左口、大王庄、高埝、双店、竹墩等地聚集了三四十条枪。他们派人去山东与八路军东进支队取得联系,得到东进支队的热情鼓励,批准他们成立八路军第115师东进支队第14团第3。经过筹备,3营于19396月中旬在山左口小庄正式成立,翟洪杰任营长,梁如仁任教导员,主要在山左口、三铺、钱顶一带活动。

 

 “汤沟事件后,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3团向沭西转移,其部第4营也随之离开东海西进,东进支队第14团第3营因经济上缺乏来源而分散活动。而日本侵略军却对东陇海地区逐步加强了控制。面对这样的形势,新调整的中共东海县委便把抓武装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

 

 县委书记孙海光首先到竹墩与钱霖等人商议重建抗日武装问题,铁路北由钱霖负责活动,铁路南由孙海光负责活动。当年冬,国民党东海县政府要扩充常备队,中共东海县委抓住时机派3团留下的骨干曹通三打入常备队,担任了特务分队的分队长,掌握了三十多条枪。后来,曹通三把特务分队全部拉出来,并很快扩充到70余人,成为一支坚强的抗日武装力量。钱霖等人在陇海路北的活动也很顺利,很快在原143营的基础上,通过统战工作,汇聚了270余人。中共东海县委决定以此为基础建立一支新的抗日武装——云台大队。

 

 194011日,270余名抗日健儿集结双店南门外,召开了云台大队成立大会。钱霖任大队长,郇华民任参谋。2月,云台大队从路北拉到路南,与路南的队伍会合;宿迁的汪谦、沭阳的王通吾又先后带领100多人(枪)编进云台大队,使队伍发展到四五百人,下辖3个中队,曹通三、王通吾等分别担任中队长。

 

不久,中共苏皖区党委第二地委书记杨纯来东海传达上级指示,命令云台大队向西运动,与主力部队靠拢。3月,云台大队在山东郯城县雁圈附近被编为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9大队,任命钱霖为大队长,刘锡九为政委。


配音:徐琦

制作:FM90.2 连云港手机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