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贸区打造“高质发展 后发先至”新的增长极

2021-07-02 16:54:31

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获批设立,连云港在江苏首批迈进自贸新时代,在片区20.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按照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三大功能定位,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6个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创新实践。获批以来,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充分发挥率先突破、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实干、善作善成,在政府职能转变、通关便利化改革、新业态培育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形成了东西双向更加开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改革举措接连涌现、平台载体加速落地、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全市2.7‰的面积,贡献了全市21%的实际利用外资、19%的外贸进出口、17%的新增注册企业,成为连云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先行区。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高位推进。在成立自贸试验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基础上,组建了“一带一路”“中华药港”等11个专题工作组,全部由市领导牵头任组长,定期调度推进相关工作。完善组织保障、成效评估和考核奖惩“三大机制”,对重点工作实行月推进、季督查、半年评估、年终考核,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保障片区建设快速入轨。


(二)坚持政策引领。出台促进连云港片区发展的28条意见,制定“1+8”产业发展政策,职能部门配套实施50余项扶持政策,构建支持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落实的政策体系。深化与智库、高校、科研机构的沟通合作,把国家要求、国际通行做法等与我市实际紧密结合,会同第三方高起点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度创新指南。


(三)坚持问题导向。上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微信公众号,集成开发企业需求信息征集与反馈系统,与“12345”市长热线联动,畅通企业诉求反馈渠道。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梳理企业痛点、难点及需求建议,建立清单交办、难题会办、销号管理机制。常态化举办政策发布及宣讲等活动。


(四)坚持创新实干。出台制度创新奖励办法,制定制度创新容错纠错暂行办法,激发各创新主体开展全方位制度创新工作活力,进一步营造支持创新、鼓励改革、激励作为的良好氛围。与海关、税务、司法等部门联动,全力扫清制度创新过程中的体制、机制及政策障碍,确保改革举措出得来、落得下、见得效。


三、成效及特色亮点

(一)独具特色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形成特色创新实践案例68项,全省第一批20项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20项创新实践案例中,我市各占6项。重点围绕国际班列、对外贸易等领域,打造“港航通”特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依托电子口岸平台,实现铁路网上审单、口岸订舱网上办。首创中欧班列“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模式、推行国际班列“船车直取”零等待等新模式,节约企业转运、仓储、装卸等费用,单箱中转成本降低60%,港口吞吐量、中欧班列等实现逆势增长。


(二)高质高效的重大项目快速集聚。全力打造中华药港、石化产业基地等一批优质载体,加快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截至目前,中华药港一期40万平米标准厂房建成投用,吸引新医药产业上下游企业50余家;同步加快油气贸易产业布局,已有近100家油品贸易类企业落户。慧智新材料、中远海运LNG装备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中科院能动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共享交换试验区等省级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全市首家中外合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中外合资医院正式落地。


(三)活力迸发的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首届连云港电商发展大会暨518网络购物节成功举办,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体验中心、海外仓等相继投入使用,形成日韩化妆品、中亚红酒等消费品进口,连云港水晶、农产品、主题服饰等特色产品出口双向通道。连云港·雨润全球直播电商基地项目落地。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完成公共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全市农产品出口额全省第一。铜精矿混矿业务获批试点。“蓝宝星球”公路运力交易、“箱咖集市”二手集装箱交易等平台经济加快发展。


(四)引领开放的重大平台载体纷纷落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批建设。综保区封关运行,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全面提升,获批开展一般纳税人资格、有色金属保税混配业务试点,在出口加工区基础上华丽转身,成为全市开放经济新高地。国际邮件互换局、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申报材料已上报国家部委,近期即将获批。启动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区域混配矿场地建设,培育大宗散货市场,全力争取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资质。积极申报药品进口口岸、省药品认证审评中心连云港分中心等,为医药产业发展做好配套支撑。


(五)服务至上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探索非诉讼纠纷化解“管家服务”,打通法律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推进信用修复“一网通办”,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先行先试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海事政务“不见面”办理、一般建设工程施工“免许可”、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市场监管领域容错免罚等多项举措,企业开办流程便利度居全省前列,市场创业氛围进一步激发,片区企业超8000家,较获批前增加6倍。


四、经验启示

连云港片区秉承“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充分发挥制度创新“新高地”、改革开放“试验田”、对外开放“最高平台”作用,突出特色、深化改革、务求实效,迅速掀起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全力推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


一是以完成国家试点任务为根本前提。认真做好国务院前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实现应复尽复,把全国先进经验用好用实。积极承接省级第一批下放的171项管理事项,努力提升自贸试验区便利化的办事服务和效率。认真落实国务院《总体方案》及省市建设实施方案中的试点任务,形成首批落实、对接细化、深化改革“三张清单”,目前各项任务有效实施率达94%,争取在2021年能够全面实施,切实完成党和国家交办的任务,履行连云港片区的职责使命。


二是以形成制度创新成果为核心任务。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压力测试功能,深化改革创新,强化集成超越,聚焦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深入调研中摸清问题病灶,围绕“一带一路”合作交流、东中西区域合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农业开放合作、油品贸易等重点方向开展政策研究和制度设计,努力培育一批高质量、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形成更多具有“连云港元素”的特色改革品牌。


三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重点目标。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开放门户功能,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主动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着眼“育新机、开新局”,用足用好自贸试验区品牌效应,赴发达地区组织以自贸试验区为主题的项目推介活动,加大产业合作、强化项目招引,带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积极争取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药品进口口岸等功能平台、载体和资质,为各类落地项目及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保障。


四是以联合全市力量共建为基础方向。自贸试验区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自贸试验区建设要全面建立领导联系重点改革任务责任制,充分发挥11个专题工作组牵头作用,放大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优势,在“一带一路”“中华药港”“放管服改革”等领域开展攻坚,落实专业人干专业事。联动全市省级以上经济功能区,开展经验共用、政策共享、创新协同、联动发展,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发展水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