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故事:1948年11月新海连解放前后
1948年11月9日,《淮海报》一条标题为“好消息!新板浦海州解放了”的新闻刷爆了连云港人当年的朋友圈,大家奔走相告,被日本鬼子和蒋介石匪军统治十年的新海人民从此得到解放。当时的新浦布业大户张晋阶在《迎接解放的日子》一文中介绍,“1948年11月6日晨我起身后,走出门外,有人对我说,国民党军队已经跑了,当地已没有军队。”“6日这一天,我从上午一直盼到下午,仍未见到解放军到来。”“7日黎明,我到大庙去看看情况,见一骑自行车的人过来,问他,说是从磷矿那边来的,那边看到有穿浅黄军装的士兵经过,可能是解放军。”这几段文字透露出了大量信息,比如,淮海战役刚开始,国民党军为什么在解放军的主力部队进城前就跑了?为什么强调是浅黄军装的解放军接管了新海地区?值此乱世,党又是如何领导人民群众保卫家园的呢?今天的档案时空节目,我们来一一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国民党为什么在解放军主力部队进城前跑了?”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大规模的战略进攻。11月2日上午,徐州剿总刘峙电告驻守新海连国民党第九绥靖区司令李延年,要求李延年固守海州,国民党第100军周志道部支援海州。但随着淮海战场形势的变化,第100军中途向西折回西新安镇(今徐州新沂市)。5日夜里,李延年又接刘峙来电,决定在6日撤退,放弃新海连地区。6日凌晨,李延年召集部属及新海连国民党地方行政官员等宣布放弃新海连,驻守海州的王泽浚第44军西进加入淮海战场,淮北税警办事处主任王天雄、税警处副主任邱国梁率税警部队向连云港和后云台山要隘集中,据守连云港港口,掩护军用物资装备和行政机关人员等从海上撤逃。由于敌军撤离非常突然,我军主力部队无法及时进城,新海地区此时呈现无政府状态。
1948年11月9日《淮海报》报道新海连获得解放
“黄军装的解放军接管了新海连”。这就要从连云港市特殊的地理位置说起,连云港位于陇海铁路的东端,陇海铁路横贯其境。解放战争期间,铁路以南的灌云县和东海县部分地区属苏皖边区政府第六专署管辖;铁路以北的竹庭县(今赣榆区)和东海县的另一部分地区属山东省鲁中南行署第六专署管辖。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撤逃,我南北两路军同时向新海连地区挺进。南路苏北第六军分区部队(穿灰色军装的新四军)火速挥师北上,策应淮海战役,11月6日日占领灌云县城板浦。北路鲁中南第六军分区部队(穿黄色军装的八路军)配合东海县大队等分两路向新浦、海州前进。1948年11月7日上午8时许,新海武工队在中共新海工委书记梁如仁率领下开进海州、新浦,正式举行入城仪式,受到徐敬甫、张晋阶、王友芝等工商界人士带领的六七百名群众的热烈欢迎,从西跳到东跳几华里长的大街两旁插满红旗,就像两条红色的长龙在寒风中飞舞。也因此,11月7日被定为连云港地区解放的日子。1948年11月8日,南北两路大军在孙家山合击残敌盐警部队,10日夜连岛渔民张志福等10余人解除了驻岛敌盐警中队的武装,迎接解放军上岛。至此,连云港市区全境获得解放。
党领导人民群众自动自发保卫家园。1948年秋季,解放战争已经临近最后决战的关头。中共中央迅速把秋季攻势推向战略大决战,被称为“南线战略大决战”的淮海战役即将打响。中共新海工委于11月1日派出白塔埠车站地下党支部书记王佃传、支委张永堂、党员王正航潜入连云港机务段,联络工友,组织工人武装护段队,保护机车和器材。新浦市区的地下党组织“东山一支”负责人南树昌通知水厂的共产党员刘启俊,在解放军包围新浦时设法停水,组织员工和附近群众保护好水厂。共产党员刘应扬、刘步真等人根据上级通知,在国民党部队撤逃时,带领刘顶群众缴了矿警10余支枪,保护锦屏磷矿办公大院。活动在新海连地区的地下党组织在迎接解放,保护国家资财方面作出了贡献。
李延年传
国民党军队仓惶撤逃后,新海连地区呈现无政府状态。一些被国民党遗弃的国民党镇、保组织“自卫队”持枪抢劫,少数敌特分子和其他坏分子暗中煽动破坏,一些长期受压榨摧残的贫苦群众爆发了报复情绪,从而刮起了一股哄抢风。从开始抢国民党军政机关、公共仓库发展到抢私人商店、商行、货栈、工厂,参加抢掠的由数十人、数百人扩大到上千人,抢掠范围由几个点蔓延到各处。新浦、连云港地区损失百余万斤小麦和大宗布匹等物资,敌军政机关驻地楼房、门窗、用具以及文件等均遭到抢劫并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社会极度混乱。
11月7日新海连解放以后,成立军管会,12月12日中共新海连特委成立,进行大量的剿匪肃特、稳定社会秩序、评定物价和生产救灾、支援前线等工作,彻底打赢了打胜了“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昔日残破不堪、冷落萧条的连云港开始复苏了!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