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康复、抓就业、优托养……江苏这样努力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

2021-07-26 17:29:22


托养服务、辅助就业、康复救助......一系列举措不断增强江苏残疾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连云港已探索构建起以“居家托养为基础,日间照料为主体,寄宿托养为骨干”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7月16日,江苏全省残联“我为群众办实事”现场推进会在该市召开。这个现场会,既是上半年江苏残疾人工作的总结会,也是全省残疾人工作者改进工作作风、转变服务观念,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的动员会、鼓励会、加压会。



促康复,聚焦残疾人最迫切需求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北.....”走进连云港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国学堂”,一群孤独症患儿在老师的指导下齐声朗诵古诗,音色洪亮,诵读娴熟。“你陪我步入蝉夏,越过城市喧嚣,歌声还在游走......”在音乐教室,一支由四名精神残疾患者组成的乐队正排练歌曲,乐队成员围绕老师盘腿而坐,在老师的指挥下,主唱、吉他手、鼓手配合默契,歌声中充满了欢乐和陶醉。



“音乐是通用的语言,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我们通过团队配合式的音乐活动,激活心智障碍者的特定神经区域,帮助他们调控情绪、培养适应行为、感受生活、学习自立、提高生活品质。”连云港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园艺疗愈、艺术疗愈等多款创新课程,帮助心智障碍人群感知多彩世界,回归正常生活。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江苏省残联理事长万力介绍,今年以来,江苏着力完善残疾人尤其是儿童康复服务规范,提升定点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全省完成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25656人,7-14岁肢体、孤独症儿童7645人,为44名听障儿童实施人工耳蜗手术和康复训练,总计康复救助33345名。上半年共为30476名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同步推进全省辅助器具服务平台建设。


在淮安,“精准康复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今年上半年该市共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1967人,残疾人辅具适配1689人,精神病免费服药4921人。在句容,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救助正向基层延伸,当地开展基层康复协调员和残疾儿童家长康复知识培训班,推动“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并行。



今后,江苏所有定点康复机构将在2022年1月1日前获取医疗或者教育资质。为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南京、连云港、无锡市惠山区、新沂市、南通市通州区已被确定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点。


抓就业,带动残疾人共同富裕


“各位家人们,今天我们这款手工皂,都是由残疾人朋友现场制作,大家感兴趣的话,不要犹豫,赶快下单吧!”7月16日,在连云港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直播间,屏幕前,主播卖力直播,评论、订单不断刷新;屏幕后,心智障碍者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手工皂的制作、打磨、包装。连云港市四叶草助残中心理事长罗仁娟告诉记者,这是他们运行的“天使投资人”残疾人手工作品创业项目,“在引进江苏省环保公益组织的环保手工皂制作技术的基础上,我们研发出草本手工皂,通过电商直播及零售等方式对外销售,带动残疾人就业54人,单次直播最高有14.7人万观看,最高点赞数16万,年平均营业额能有20多万元。”



江苏省残联副理事长杜晓镇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共完成新增残疾人实名制就业22619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实名制培训15758人,年度目标任务已过半。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中,全省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22次。省级示范专项培训举办了全省首期残疾人播音培训班、全省盲人按摩机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以及三期盲人按摩人员培训班。在做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时,各地全面落实“一人一策”就业帮扶,为1500名应往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南京市创新举措办法,走访市内各大园区,指导园区内企业结合残疾人特点开发合适岗位,目前已走访15个园区,调研69家企业,影响覆盖企业7783家。截至当前,南京市已完成年度新增残疾人实名制就业582人,年度任务完成率63%,对接150多家企业开发预留岗位700个。无锡市构建多元化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开展残疾人用工企业“大走访”,为40余家单位提供就业服务,走访10家盲人按摩机构,举办11场招聘会,帮助协调解决残疾人用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就业是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直接途径。下一步,江苏将举办全省秋季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技能训练营暨雇主培训班、全省残疾人就业冬季专场招聘会,实现2021年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率100%、就业率85%以上。下半年,江苏还将举办残疾人创业提升培训班、残疾人妇女手工制作培训班、残疾人非遗师带徒培训等技能培训项目。为适应新经济形态,江苏还将开发线上培训课程,开展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培训,助力残疾人网络就业创业。


优托养,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我在这里每天都很幸福,有食堂和空调,护理员们帮助我们洗澡、洗衣服,感谢国家对咱残疾人的关心!”在连云港海州区义德残疾人托养中心,37岁的陆守芳坐在轮椅上讲述着自己的经历。“我的家族有小脑萎缩病史,我父亲就因为这个病去世的,20岁时,我渐渐感觉双腿无力……”逐步丧失行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陆守芳被母亲和哥哥、姐姐轮流照顾了多年。当地残联了解到她的情况,帮她联系了海州区义德残疾人托养中心,陆守芳搬进了设施更加齐全、友好的“新家“,家人也获得“喘息”。照护陆守芳的护理员杨丽娟,儿子因意外导致残疾,母子二人都住在义德残疾人托养中心。“我在这里工作,包吃包住,既能照顾儿子,每个月还能拿3000多元工资,我很满足。”杨丽娟说。连云港市残联负责人告诉记者,义德残疾人托养中心是该市首家重度残疾人寄宿制托养试点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精深慰藉服务。



目前,江苏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以寄宿制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托养为主要模式。扬州以医疗为依托,以托养为核心,打造高水平的残疾人康复、医疗、托养平台,为城区16至59岁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提供24小时寄养服务。同时,扬州还大力发展“融合托养”,成立“扬州恒爱融合发展中心”,为城区18至35周岁有一定自理能力的智力、孤独症、脑残等残疾人提供生活、就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和参与社会有效融合。


记者也了解到,截至6月底,江苏新增托养服务5909人,有效缓解了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的照护难题,残疾人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但是,一些问题也亟待克服,比如托养模式不均衡,据统计,全省新增托养服务的5909人中,日间照料有1453人,占到1/4;又如资源利用不充分,江苏全省有213个寄宿制托养机构,按床位可服务9716人,而今年新增了寄宿制托养587人,床位利用率还不足50%,“十三五”期间江苏建成“残疾人之家”3017家,现在正常运营的只有2382家。


对此,万力表示,江苏一方面将增强公办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公办寄宿制托养机构的床位利用率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将加大购买托养服务力度,围绕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托养需求,通过整合资源、购买服务等方式,拓宽服务供给主体。


编辑丨刘敏

审核丨张弛

来源丨交汇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