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党支部 |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发展三部曲

2021-08-02 21:48:03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融媒体系列报道

《我和我的党支部》


今天,为您带来由湖南电台携手安徽广播电视台城市之声等全国100家电台采制的《我和我的党支部 | 小岗村党委第一党支部: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发展三部曲》




▲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



李锦柱:“我们要把淮河水引到小岗,彻底解决小岗几千年甚至有人类以来的用水难的问题,所以我们起个名字叫引淮入岗,4月6号开标。”


说话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党支部党员李锦柱。水,对这个地处江淮平原的村子有多重要?


▲小岗村俯瞰图


43年前,就是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让小岗村的农民“贴着身家性命”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凑在一起,讨论并形成了统一意见。如今,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里,18枚红手印在泛黄的纸张上,静静展示着那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


▲大包干纪念馆讲解员严淑淑


严淑淑是大包干纪念馆的讲解员,也是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俊昌的孙女。在每年的旅游旺季,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他们讲述爷爷那一辈人的经历,讲述一代又一代小岗人奋斗的故事。


严淑淑:“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此拉开,彻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状态,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次年,小岗村便迎来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四十来岁的党员严余山,是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的儿子。


▲严余山(左一)接受记者采访


严余山:“我也跟他(父亲)经常交流,问他当年做出这种决定,心里面到底有没有怕过?他说如果当你的老婆和小孩面临马上被饿死的这种局面,你也愿意冒着生命的危险,就给他们弄口饭吃。”


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体制……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样本和先锋,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学生在小岗村进行参观


然而,“一朝迈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成为小岗村亟待破解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4年,沈浩作为安徽省选派农村任职干部到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那时的严余山还是一名普通的年轻党员,他回忆说,沈浩书记从到小岗的第一天起,就夜以继日的工作。他为小岗村修建公路,引进资源,集中土地,培养人才。他们的支部会议,讨论的最多的就是小岗村的发展。


严余山:“印象比较深的,包括走出小岗、发展小岗,跳出小岗、发展小岗,包括出去参观学习开拓眼界,这都是当时的组织生活,通过大家的讨论碰撞出来的东西。”


在沈浩的动员下,2006年,严余山把自己的节能科技公司迁到了小岗村。


▲沈浩书记(左三)和严余山(左二)

参加2006年合肥市第六届高新技术对接会


严余山

“2006年10月份,我当时在合肥参加了第六届高新技术对接会,我们当时拉了很多设备在合肥参展,一共三天,沈浩书记这三天都在会展上面。记者:“他特意去的?”严余山:“对啊,帮我们做推介,做宣传。来了参观的客人他就跟人家介绍,好在哪里,科技含量在哪里,实际上挺受感动的。对于他来说,他最终的目的不就是让我们回小岗村么。我想想,作为小岗人,投入到家乡的建设当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后来就回来了。”


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600元,比当时安徽全省人均水平高出39%,然而,2009年11月6日,年仅45岁的沈浩却因积劳成疾,心脏病突发牺牲在岗位上。


在沈浩生前宿舍里,堆满书籍的桌柜、简陋的床铺被当地居民按原样保持,就像他从未离开一样。在他经常驻足的地方,投资4000万的红色旅游项目“当年农家”二期工程即将破土动工。而当年的年轻党员严余山,如今已经成长为小岗村发展的中坚力量,负责整个项目的推进。


严余山

“原来我们的集体经济的收入实际上还比较单一,通过李锦柱书记来这几年之后,包括现代农业加工,电商旅游培训,一二三产融合的格局是有的,但是还要优化。我现在设想的东西太多,最大的目标就是壮大集体经济,我们今年已经是第四次分红,我认为每个人至少分红分6000块,也不算多。”


除了三产布局,严余山也准备像李锦柱书记那样,经常到直播平台上走两步,为小岗村“代言”。


▲李锦柱书记走进直播间


李锦柱

“作为我们基层干部,在这个节点上就应该出现在我们应该在的位置,解决农产品销售的问题,这只是一个初级的阶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摸一条路出来。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体系的建设,我觉得也是呼应互联网时代。”

今年,小岗村第一个融媒直播间建设完成。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如今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也过来看看新鲜。


▲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俊昌接受记者采访


严俊昌

“我没想到中国能发展这么快,中国的农民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万里的话实现了,他说我想我们中国人民都能吃上粮,住上楼瓦房,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万里同志说的话,我们做梦都没想到能有今天,万里的话超过了,哪家都有小轿车!”


“七一”前夕,小岗村召开了一次特殊的会议。


  李锦柱

“我们小岗党员干部,大家也是在大包干的基础上,在沈浩的肩膀上,接续奋斗,一任接着一任干。”


严余山


“我未来要走的路,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小岗村的发展,现在和将来我要致力于做好大家的事情……”


本节目由新华网、湖南电台、芒果动听、5G智慧电台、蜻蜓FM携手全国100家电台联合制作播出。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和我的党支部》同名书籍已上市。立刻扫以下二维码订购:



编辑丨徐止丽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