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文明建设】精雕细刻 周存玉的跨界艺术家成长之路

2021-08-13 11:13:05


在连云港,提起周存玉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他的作品可谓人尽皆知:从花果山玉女峰上的吉祥玉女铜雕,到山门口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雕像,从渔湾的神鱼化龙,到陇海步行街矗立的沈云沛雕像,无不出自他的手中。他就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遗锻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周存玉,1961年6月出生,江苏省连云港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周存玉出生在一个手工艺世家,自幼就跟随父亲学习锻铜和木雕手艺。


为了增强体力尤其是手部力量,周存玉从8岁开始练倒立、扎马步、手指俯卧撑等基本功,同时练习绘图、做泥稿,培养造型能力。



在江苏省海拔最高的花果山玉女峰上,也树立着周存玉的锻铜作品高8.34米的《吉祥玉女》雕塑。从设计到制作成功用了3年,耗费了很多精力。如何把玉女的美和庄重融合起来,都体现在她脸部的神情上,必须锻打得准确生动,周存玉做过很多尝试。如今,这座雕塑以及花果山的“三打白骨精”和渔湾的“神鱼化龙”雕塑都成为了连云港景观型地标,也是周存玉最生动的艺术名片。


周存玉特别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主题性开掘。对于工艺追求极致的问题,周存玉有自己的看法,极致并非是盲目的追求,而是出于合理的需要。一件作品如果每一处都追求极致,就会失去重点,因此,必须注重主次关系的合理布置。



周存玉不但精于锻铜技艺,在陶艺制作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他设计制作的紫砂壶备受藏家和同行好评。他还凭着扎实的书画功底获得了“国家一级美术师”资格证书。在周存玉看来,优秀的工艺美术师必须打好绘画的根基,要能够把心中的形象画出来,再把画出来的东西变成工艺美术作品。书画、雕塑、陶艺等艺术门类之间是相通的。


有人说他是画家,有人说他是雕塑家,还有人说他是诗人……其实周存玉的身份有很多: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遗锻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艺术总监等。他在书画、雕塑、陶艺等领域都有着较深的造诣,是一位跨界艺术家。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书法家林阳在评论周存玉的艺术创作时说道,周存玉之所以在书画、陶艺、锻铜工艺几个行当中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关键在于他不是从一座高峰走下来再攀登另一座高峰,而是从一座高峰沿着脊梁走到了另一座高峰。


几十年来,周存玉一直处于创新求变的焦虑与兴奋之中。他的作品凸显出独到的构思,在传达精神美感的同时,给人极具视觉冲击的享受。周存玉认为,优秀的工艺美术师除了基本功扎实外,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通过活化传统要素、提炼手工技艺精华来彰显民族文化记忆。



编辑丨徐止丽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公共频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