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党支部】做退役军人返乡创业的强大后盾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融媒体系列报道
《我和我的党支部》
今天,为您带来由湖南电台携手邢台广播电视台交通音乐广播等全国100家电台采制的《邢台市信都区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园党支部:做退役军人返乡创业的强大后盾》

他把“不让一个退役军人在就业路上掉队”作为创业理念,在全国成立首家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园,带动162名退役军人就业,获得邢台市最美双拥人物等诸多荣誉,被河北省表彰为“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抗疫先锋”。——这段介绍,出自2020年9月5号,新华社刊发的报道《军魂永在心——退役老兵陈建的返乡创业情怀》。党支部书记陈建:“帮助置入一些力所能及的”。
▲(左起)统战委员曹立军 党支部书记陈建 组织委员张彦海 宣传委员张新友
天南海北的老兵慕名赶来,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也开始在军创园落地生根。在陈建的帮助下,“兵鸽”“鸡司令”“拥军水饺”“蔬菜王子”“老兵货栈”等一个个项目成功孵化。这些无不凝结着陈建的心血,也化作了陈建脸上灿烂的笑容。
▲曹立军介绍“鱼菜共生”项目
党支部书记陈建:“因为美丽乡村、振兴乡村,不是叫你搞大拆大建的,一定是因地制宜,回归老百姓传统民俗,保障他的这种风貌,目的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他的致富能力,我觉得未来的乡村,只要家家户户有产业以后,有项目以后,他自然就富了,你没有项目,光叫他回乡创业,那都是空话。”
走进军创园,处处透露着“退役不褪色”的浓郁气息,感受到军队的庄严和科技的蓬勃。“鱼菜共生”、“便携厕所”……,说到这些项目,陈建特别自豪:
▲陈建、曹立军向记者展示“鱼菜共生”项目成果
党支部书记陈建:“农村大多数都有闲房子,我就给你置入这套系统,你就在家养就行了。啥叫鱼菜共生,鱼在底下产生的粪便循环上来以后,把养分给了菜。菜的一些特有的自然成分又给了鱼。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循环系统,这叫‘小水体鱼菜共生微工厂项目’。而且我们又省水,又省电,又不占用农地,不占用林地。”
开园至今,军创园已入驻退役军人创业项目51个,带动162名退役军人就业。今年“七一”前夕,邢台市信都区退役军人创业园正式成立党支部,陈建担任党支部书记。“不能吃苦,就不要创业”,陈建的话道出了军创园里每一位退役老兵创业的不易和坚守。
党支部书记陈建:“打造一个艰苦、朴素的环境,你要是吃不了这个苦,受不了这个罪,你就不要来创业。”
▲党员郭溶水介绍“老兵箱包”项目
秉承着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信念,一个个项目从建立到变成现实。党支部委员、老兵箱包创始人郭溶水:“刚开始我们只有3个人,用了1年左右的时间大概能到15个人左右,包括到现在也就是将近20个人。这边所有用的员工的话都是我们周边农村的退役军人的家属,家庭情况都是相对条件不太好的这些农民。不管是哪一个退役军人想做这个行业、做这个事业,要踏下心来,实实在在去做,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好。”
踏踏实实做事,在“军创园”的指导和帮助下,创业老兵们不仅成就了自己,同时也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就业问题。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就是肯吃苦,肯出力的这样一群人。党员袁瑞卿退役之时就已决定回归农村,振兴乡村。
党员袁瑞卿:“当时咱是报着项目来的,冲着做大棚、做香菇,然后做成规模化,找到了这个平台,从开始建设、选地、规模、标准都有指导,党给的政策也挺好,在“军创园”的帮助下,我感觉种植大棚会越来越好,会越来越多。”
▲陈建“领航未来”项目展示
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袁瑞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同样,陈建也始终坚守着他的信念,并正在带领支部成员们以党建引领,构筑军创“红色堡垒”,强组织、创特色、优服务,为军创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党支部书记陈建:“自己先做有意义的事儿,践行习主席说的: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陈建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陈建和他创办的“军创园”正带领着退役老兵们迈向新的征程,老兵永远跟党走,乡村振兴正向前。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