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防疫 做好心理调适

2021-08-17 16:07:47

随着疫情反弹,各种信息每天不断刷屏,不少市民会有盲目恐慌,过度焦虑、失眠等问题,这样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状况。因此疫情时期,在做好科学防护的同时,我们还应调适心情,筑牢心理防线尤为重要。

目前,疫情防控需要大家尽量做到少出门、不聚会,但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出现频繁刷手机、作息紊乱等情况,生活方式的改变给大家带来诸多不适。上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市民因此而表现出负面情绪。


市民汤先生说:“我今年大四,今年毕业,本来想趁着暑假跟同学出去旅游的,突然就有疫情,就是现在就只能待在家里,现在开学也不确定了,在家真的无聊,就是只能天天抱着手机电脑,打打游戏,看看剧。”

市民王女士说:“因为疫情期间,也是暑假,小孩子在家没有出去玩,就是心情特别焦躁,也想出去玩。”


焦虑、恐惧等情绪,再加上长时间待在家的烦闷,不仅让人内心痛苦难熬,还会导致精神紧张,出现失眠、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等生理问题。那面对疫情,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更有效地保护好自己呢?


“首先应该正视和接纳负面情绪,不要对自己焦虑情绪过于担心,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必要时主动寻找医生,请求帮助。其次定时定量获取权威信息,避免网络信息过载。最后要重视提高免疫力,规律起居,合理饮食,适量地锻炼,以饱满的状态迎接疫情后的生活。”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季晓宇说。


提高心理防疫能力,实质是提高应对压力和调适情绪的能力。医生表示,在疫情影响下,当成人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时,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调适很快的适应,但不少孩子却不能做到自我调适,因此帮助孩子做好心理防护尤为重要。


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季晓宇说:“用孩子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病毒、疾病等概念。 通过看书绘画等方式来鼓励孩子表达感情,允许孩子哭泣和表达恐惧情绪,使他们认识到害怕和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并让孩子参与到家务等生活中来,帮助他们舒缓不良情绪。”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公共频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