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重视孩子的自尊心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总是不经意地在别人面前说出自己的缺点,让自己很没有面子。在外面吃饭时,当着客人的面说自己的礼仪有问题,让自己很尴尬,甚至在老师面前说自己在家学习不够认真这样的话,都是孩子们认为自尊心受到打击的时刻。我们发现孩子很重视自尊心,家长嘴上也说重视,但是往往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那究竟该如何重视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本期《教子有方》节目邀请到苍梧小学的王伟老师,王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真阅读名教师”,市首届“课堂教学改革领航教师”。曾获市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市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特等奖。
呵护孩子自尊节目心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明确什么影响孩子自尊心建立的?通常认为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最重要:外貌、运动能力、受欢迎程度、规则意识、学习成绩。父母、朋友、老师、同学的评价直接影响孩子自尊心水平。
基于以上的认知,我们来讨论如何正确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第一、接纳孩子,正确理解孩子言行背后的需要
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是从两岁左右有了自我意识后,慢慢建立起来的。从大约两岁到十岁左右这段时间内,对孩子自尊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在这段时间内,孩子最关注的就是家长的评判。所以说,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后会发现自家孩子不够自信,自尊心不强。这时才想起来去补救。其实已经错过了培养孩子自尊心的重要时段。所以,做父母的,我们要珍惜这段孩子视我们为上帝的时间。在生活细节中,注意自己的讲话方式,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
当孩子处在生气甚至愤怒这些强烈的感情中时,他们是听不进任何的建议和安慰的。他们需要的只有别人能理解他此时心里的想法,明白他的生气。被接纳了,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的言行有问题,老师的批评就不会影响孩子自尊心的提升。
第二、表扬行为,不随意“戴高帽子”
当下,表扬成了一种风气。几乎每个孩子都在家长的过度表扬中长大。听听我们都是怎么表扬孩子的“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棒!你真厉害!”表扬着表扬着,我们会发现没有用了。因为这些表扬都是戴高帽子,孩子根本就不清楚自己好在哪里?而且这样过度表扬,还常常会让孩子失去挑战有难度学习的动力。因为不去挑战就不会有失败,他依然是那个好孩子,一旦挑战不成功他就会失去好孩子的称号。
所以,表扬要具体,要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要让孩子看到他做的出色的部分,成绩的真实情况。表扬时要明确、详尽地描述:
比如:刚上一年级的小小刚在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很干净。这时,妈妈表扬的正确做法就是:原来这个房间很乱了,怎么妈妈就出去一会,房间像变了个样子啊?你看,书桌上的书整齐了,玩具都放到该放的位置了,被子也叠好了,连床单都这么平整。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这样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同时也间接指导了孩子原来整理房间要做这些事。在做事与表扬的双重作用下,孩子自尊心无意中又提升了许多。
第三、批评要指导行为,不随意宣泄情绪。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把考得不太理想的试卷心惊胆战地给家长看。接下来家长的批评基本这样的流传:你怎么就考这样的分数啊!你对得起我每天起早贪黑送你上学吗?你这点内容都学不会,以后初中高中干脆不要上了……
这样的批评,其实根本不叫批评,更多是大人情绪的一种宣泄。自认为我很用心的为孩子付出,孩子应该用好成绩回报我们,结果希望和现实差距太大,这时就把所有的情绪借题发挥了。
正确的批评方式是:拿到试卷不动情绪,问问孩子这张试卷需要我做什么?再次做的时候,有哪些不会的?这样的方式,比起劈头盖脸地宣泄,给孩子无形中贴上许多负面的标签更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教育离不开批评,但教育不是为了批评,教育离不开惩罚,但教育不是为了惩罚。让孩子成为自己成长的教育者和激励者,这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连云港综合广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