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读阅美 |㉓《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第五章 中寨小学与苏鲁交通线(第三篇)

2021-05-10 15:50:00

图片

点击收听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简   介


在贫瘠乡村燃起教育启蒙的烛火,散尽家财组织抗日武装,枪林弹雨中奔走的“游击校长”……在苏北鲁南现当代教育史上,他的名字不可磨灭。从20世纪20年代创办第一所乡村学校开始,他便将革命教育视为信仰,并为之奋斗一生。从乡村教育到国难教育,从战时教育再到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他创办或领导的十所学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他就是郇华民,一个毕生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实干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行,将革命教育的火种燃遍苏北鲁南;他把党的事业、国家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于泰山,以异于常人的坚守和操劳,沉淀出丰厚的精神沃土,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现当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连云港市委宣传部文艺精品项目——长篇报告文学《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学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主席王成章,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韦庆英历时三年深入采访,倾情奉献;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市档案馆荣誉出品,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第五章 中寨小学与苏鲁交通线 第三篇



新的人生篇章已在沭宿海平展的大地上为他徐徐展开。

而此前两年间郇华民躲避敌伪、开辟工作局面、创新革命道路,几度走投无路、濒临绝境,可谓艰辛;为支持他的工作,60多岁的母亲钱妙贞“自燃华楼”,带着全家踏上了流浪的生活。

关于敌伪包围郇圩搜捕郇华民的情景,侄女郇钧有更为详细的回忆:

叔叔在家乡一带是比较有名望的人,他肯帮助别人,热心公益事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自己进行抗日宣传,组织抗日武装,并出资为抗日部队买枪,团结赞同抗日的进步人士。这些,都使敌伪对他恨之入骨,想除掉他,也想将他逮捕,强迫他出任伪职,为自己粉饰太平,以加强他们的统治。

1940春节前,古历腊月二十三日,正是家家户户忙辞灶迎新的时候,敌人以为叔父会回家过年,于是在一个严寒的晨曦未动的拂晓,悄悄地包围了我家小圩子(郇圩)。还没等到人们从梦中惊醒,敌人已满圩搜查了,抓鸡撵羊,一片混乱。在我家前后大门口架起机关枪,岗哨林立,到处乱搜,他们异口同声地问:“谁是郇华民?郇华民在哪里?”所有的群众只说不知道,就遭到谩骂和毒打,有一名伪军手持匣子枪,将枪口对着母亲的额头,恶狠狠地问:“郇华民在哪里,不说就毙了你!”母亲临危不惧,一口咬定说我是佣人不知道。一直折腾两个多小时,把一个正来走亲戚的表叔钱恩都(钱聚祥,字恩都)抓走了。钱表叔是祖母的内侄,30多岁年纪,身个与我叔父差不多,敌人可能认为他就是郇华民。钱表叔被押到海州以后,敌人用皮鞭子抽,杠子压,灌辣椒水,昏过去再用冷水泼……说他是八路,共产党。他就是不招——也没得招。钱表叔当时吸鸦片烟,烟瘾上来后,鼻涕眼泪一把抓,向敌人要烟抽。敌人这才弄清楚,他不是郇华民。敌人就将点着的烟烧他的后脖子,弄得脖子上伤痕累累,哭叫连天,敌人在一旁取笑作乐。后来还是奶奶托人花了一百块银元,将他赎了出来。

当时我与姐姐、表妹、弟弟几人均在家中,听到院中人说鬼子来了,便想翻墙逃跑,可是院落已经被敌人包围,无法逃脱,只好悄悄地溜进牛棚。牛棚里又暗又脏,加上点火给水牛取暖,弄得满屋烟雾重重。我们躲进去以后,发现墙角上放了一大堆喂牛草,我姐弟四人就在这里隐蔽起来,幸好敌人也没有搜查牛棚,我们才幸免于难。实际上这时叔父并不在家,当他听到家中发生的事情后,便毫不犹豫,毅然将全家搬到沭阳苏宅村根据地。

自此以后,我们全家就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叔父工作的变动,在苏北滨海抗日根据地多处转移。直到家乡彻底解放后,家中老人才返回原籍。

1940年春叔父与周晓江一同去沭河边马陵山中寨村,当时我家临时住中寨村,周晓江也住在我家。经常去郯城联系将郯马地区东进支队翻印的文件,书报转送到阴平地区沭阳办事处。

1940年秋天,东海县政权建立,周晓江任县长(铁路南),叔父负责沭宿海文化服务社工作,这是苏鲁文化交通的开始,也是以后华北华东南的一条重要的交通线。


图片

横跨陇海铁路、连接华中和华北两大抗日根据地的秘密交通要道——苏鲁交通线

郇耀中的回忆近于白描:

就在这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爸爸也不忘对子女们的关怀和教育。年底,我们姊妹6人从中寨、竹墩、池头一带回到还是敌占区的老家郇圩。有一天村民郇长春到沭宿海地区,从我爸那里带来一些油印铅印的小册子,有《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共6本,我们姊妹几人互相传着看,了解中国抗战与祖国的前途命运。

农历12月23夜间。日军突然搜查我家,将我家财物抢劫一空,然而那六本油印的小册子却安然无恙,被散乱地扔在地上,没有拿走,更没有被烧毁。我们把那些宝贵的小册子收好,感到十分幸运。

据郇震回忆:1939年农历12月23日傍晚,来了一个陌生人,摸到马志在庄上开的小杂货店里,口口声声找进步抗日人士,他想参加抗战工作,打鬼子为国效力。当时我也在店中,马志正想为这人引路去参加抗战,我暗地里向马志挤一挤眼,暗示要当心那个人说不定是个坏人,不要上当。马志改变了话题,叫我回家提壶开水来。我借口不去,马志硬要我去。我只好回家提了一壶开水来。马志将家中的大果子又加了些糖,泡了一大碗给那个人吃。那个人一边吃喝一边说些想进步的话,表示感谢,但马志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他。

吃完了,那个人还是不走,又在村中转悠了一阵,天黑后在郇圩消失了。他连夜回到东南十里外的房山镇日伪军据点。下半夜就带领日伪军一百余人,其中有伪军尹如凯一个中队和一二十个鬼子,并带着机枪、小炮,下午来郇圩的那个人身着便衣,背着一只匣子枪混在伪军队伍里,将郇圩村包围,逮捕了十多个人,送去海州伪县政府关押。

后来知道,那个人叫冯现仁。

不久马志参加革命,更名马瑞林,后任南方局地下党副处长等职……冤家路窄、无巧不成书,1953年马瑞林调任东海县联络站副站长,去山东军区开会回来,看到冯现仁:“你还没死啊?”冯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没办法,生活所逼,听天由命……”马瑞林说:“现在的天,是人民!”可是当地人民对他干宪兵、干坏事的劣迹并不十分知晓。不久,潼阳县政府给路北东海县政府来了一封公函,这个干尽坏事伪装进步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39年农历12月23日那天,郇华民确实是计划回家探望母亲的,可是清早突然有事耽搁了。没想到,那天夜里郇圩出了大事。敌人一番搜查,不但误抓了前来看望姑妈的钱聚祥,抓走了郇圩村十几人,还各处抢掠财物。郇华民家中堂挂的猛虎图与对联均系名家手笔,也被卷走。

次日,钱妙贞叫大儿媳带着孩子们先到沭阳苏宅村去投奔郇华民的同学蔡迪周。蔡迪周先生是沭阳县一位著名的抗日人士,也是郇华民志同道合的挚友。他家苏宅村地处沭河边一个偏僻之地,几次捎信叫郇华民一家过去避难。当天下午,张尚莲带孩子们在村人郇陆龙的护送下向苏宅村方向转移。天色将晚,他们决定先在李竹城避难,打算次日继续赶路。

腊月25一大早,周朝鍭骑着一辆半旧自行车从安峰山往郇圩途经李竹城庄,遇见郇陆龙,周朝鍭一听,郇圩也不去了,临时决定先护送大家去西南安峰山抗日根据地。于是大家早饭也顾不上吃,周朝鍭让郇耀中坐在他自行车的大梁上,跋山涉水前进在最前面,先到苏宅蔡迪周家找房子安排一家老小住下,才回县政府机关去。

钱妙贞知道这个年没法在家过了。大儿媳他们走后,钱妙贞立即托人花100块大洋把侄子钱聚祥从海州赎回并送回竹墩,接着就将日常必需的又能带走的细软行李全部打包捆好,其他的一些物品分类归置。一般的撂在家中,贵重又带不走的,集中到书房。她又叫管家李景行找人将大院儿四角的四个炮楼全部拆毁。

郇家的书房在郇家中院的西部,建得比别的房屋高大,里面还修筑一个阁楼。郇恺元从年轻时候起就喜欢收藏一些珍贵的善本典籍和名人字画,几十年间,书房中藏有一部著名佛经和两部医学经典的全部刻板。还有几千块黄梨木和白果木精刻而成的书版整齐地堆放在书房的阁楼上。在他40岁和60岁那两年,曾两次雇人印刷并装订成册,赠送他人。郇恺元更喜爱书画,他教书从医尽力搜集当地及外地名人的精品字画,像本地的周九华、孙銮、朱路、朱翠声等人的字画,板浦的许乔林、许桂林两兄弟的字画,晚清海州知州诗亮采的台阁体字幅,民初大总统秘书徐州人张伯英的条幅对联,清朝光绪年间末科榜眼广州商衍鎏的中堂字幅,邮传部侍郎海州人沈云沛的《花石图》,还有两幅郑板桥的《墨竹图》……以及一柜子一柜子的书,孔孟的、大清的、孙中山民国的,什么《红楼梦》《西厢记》《西游记》《三国志》《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济公活佛》等,还有现代的科学书、文学书、天文地理、医学书,《爱的教育》《儿童之友》《世界名人传记》《福尔摩斯》……瓦特、爱迪生、富兰克林、高尔基、鲁迅……钱妙贞知道,这些也是儿子华民的钟爱。可是逃难是无论如何也带不走的,乱世之中以贵重物品送人又无异于嫁祸,如果被日本鬼子掠去,那自己就成了郇家的大罪人。

图片

自燃华楼

日伪军扬言五天内郇家必须让郇华民到海州宪兵队投案。钱妙贞不能再等了。一天凌晨,她让管家带人一把火烧了那书房,自己带着二儿媳一步三回头,南下投奔苏宅去了。熊熊火光之中,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没有掉一滴眼泪,她只说了一句:“宁肯毁了,也不能留给鬼子!”——这就是广泛流传民间的郇家为抵御日寇坚壁清野“自燃华楼”的过程。



图片

END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FM90.2广播

每天15:30~16:00,20:00~20:30

《悦读阅美》栏目中将播出

长篇报告文学

《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

欢迎收听


  本期朗读者:

江树


公众号光明学人报道链接:

郇华民:一个大写的教育者


扫二维码查看光明日报报道版面


图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