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创优项目展播)数字档案馆 让服务更便民

2021-12-29 20:11:08

今年9月份,市档案馆成功创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成为 “十四五”全国首家示范数字档案馆。那么,数字档案馆都有哪些优势呢?它能为市民们提供哪些便民服务呢?

上午9点多,马上要退休的市民张女士来到市档案馆,请工作人员帮忙查询她曾在锦屏磷矿工作时的工资单。几分钟以后,工作人员就检索出她需要的工资单,这让张女士感到非常满意。 

市民 张女士:我是以前锦屏磷矿下岗职工。到了退休的年龄了,要来查一下档案里头,有些资料不全嘛,人社局必须要的。现在来查。它这个数字化档案,查得很方便,便捷,便民。为我们这些下岗职工提供了方便。
市档案馆保管利用处处长 金志云:以前职工查阅个人(工资)档案,需要翻阅大量档案,至少需要两个小时。现在,经过全文数字化的检索,只需要大概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了。

目前,市档案馆已完成馆藏429个全宗,47.2万卷、76.9万件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实现了人工检索到目录检索、全文检索的飞跃。其实在2016年,市档案馆就逐步加快了馆藏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工作,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2019年,市档案馆通过江苏省5A级数字档案馆评估。今年9月,市档案馆又成功创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地级市第17家、省内设区市第2家、“十四五”全国首家示范数字档案馆。他们因此得到了国家、省档案局的充分肯定。那么,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他们是如何完成的呢?

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副处长 李炳森:2020年,我们馆为争创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市档案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建立全天候值班制度,加班加点,加快数据校核工作。实现档案实体、目录和全文数字化的“三位一致”。并进行数据校核封装。质检通过“100%自检+100%质检+10%抽检”的质量校核流程。通过数据校核,我们全力提升了档案查阅利用的查全率、查准率、查速率。

市档案馆及时关注社会查档热点和群众需求,建立了招工、婚姻、独生子女、知青、破产企业等16个专题档案数据库。他们还将查档服务向基层延伸,在联动共建社区试点部署“不见面查档”服务。用户在社区服务中心即可远程提出档案查询需求,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数字化建设的成果,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处长 马燕挥:(我们)创新服务模式,用好“长三角一体化民生档案远程查询平台”,与南京、日照、青岛等地签订跨馆利用协议,加强馆际联动,更好地利用数字档案远程共享成果,推动“异地查档、跨馆出证”。

不仅如此,市档案馆还主动服务政府数字化转型,建成了基于政务网的“连云港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实现市、县(区)级427家政务网成员单位,电子文件“收、存、管、用”全流程管理。他们通过数据共享,促进了业务协同,打破了信息孤岛。市档案馆还主动探索“单套制”档案归档管理新模式,成为全省首家政务服务网行政审批事项电子文件归档单位,实现与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相互融合。

市档案馆副馆长 葛新成:当前,以政务网为依托,以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为支撑,以海量档案数据为纽带,联系紧密、运营顺畅、互联互通的连云港市数字档案矩阵正逐步形成,为“十四五”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港城36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