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中小学将建有体育俱乐部
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日前,江苏省教育部门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在2023年,全省中小学将普遍建有体育俱乐部。那么,建立体育俱乐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哪些作用?对于体育教育的发展,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下午4点多,在市区建国路小学,小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进行跳绳、排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的训练。记者了解,2021年9月份,在双减政策之下,建国路小学结合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主动与市体育局、市少年宫、市少儿活动中心对接,邀请这些机构的体育专业人才,到学校里开展体育课程,创办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的体育俱乐部。
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副校长 王灯:我们学校通过这些俱乐部,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培养他们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体育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1到2项的运动技能。
2021年12月19日,江苏省教育部门发文,要求全省各设区市,力争到2023年,中小学普遍建有体育俱乐部,有效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终身运动习惯,熟练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实现“生生有项目、生生在团队、生生爱运动”。指导意见还对体育俱乐部的建设标准、赛事体系、日常活动内容,以及师资、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育教育专家表示,这项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促进体教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江苏海洋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张伦厚: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选择权。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呢,可以从兴趣出发,加强锻炼,对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有很好的帮助。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教师窦家军认为,这次体教融合和以往的体教结合,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高度,全面提出了以全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新目标,要求中小学普遍建有体育俱乐部,目的在于促进全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是广大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体,学校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核心。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教师 副教授 窦家军:因此,确定学校体育作为主体地位,市场和社会上的资源可以融合到学校中去,主动地将资源投入到学校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以学生的健康作为目标,实施资源融合这样一个落脚点。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教师杨加玲认为,目前中小学的体育老师都致力于体育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他们的专业性相对不强。通过建立俱乐部,引进社会上的资源,可以让学校的基础教育和精英训练相互促进,有利于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教师 杨加玲:通过这次改革,我们可以引进专业性更强的运动员来补充,或者完善我们这个教学的队伍,让我们的体育变得更强,专业性更强,技术性更强。比如像我们的体操、乒乓球、羽毛球,就可以引进省队里的退役运动员。
融媒体记者丨陈元元 伏政
编辑丨徐止丽
来源丨新闻频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