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历史小说《滴滴香》即将上线!

2022-01-08 18:01:45


一滴醋,香飘三百年

一本书,汪家奋斗史

连云港人的记忆中总有一种味道

那就是家乡的汪恕有滴醋的味道

它的酿造工艺和传奇经历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2022年1月10日起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FM90.2

每天15:05~15:30播出

作家杨树军创作的长篇章回体

历史小说《滴滴香》


关注连云港手机台

每周同步更新!

41441639061906_.pic_hd.jpg


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年古镇板浦

在《滴滴香》的故事中找寻

汪家醋业历久不衰的神奇和奥秘!


点击收听




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滴滴香》



梗 概


小说以古镇板浦为背景,以十二代传承的“中华老字号”——汪恕有滴醋的第三、第四代传人的经历为原型。小说弘扬了不屈不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揭示"恕心能及物,有道自生财"的深刻内涵,展现了千年古镇板浦的历史文化。


WechatIMG1134.jpeg


长篇小说《滴滴香》作者杨树军


简  介

杨树军,1963年9月出生于江苏连云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经在《钟山》《青年文学》《雨花》等杂志发表小说,出版过《咖啡长廊》《咖啡的名字》和《滴滴香》三部文学作品。目前经营一家咖啡馆。

WX20211229-133706@2x.png


“中华老字号”的文学“四重奏”


杨树军长篇小说《滴滴香》文本评析

李惊涛


41451639061907_.pic.jpg


历史小说在中国长篇小说矩阵中一直是一支劲旅。从姚雪垠到凌力,从二月河到马昭,历史小说经历了从农民起义军到帝王将相再到知识分子(士阶层)的题材演进,大多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为题材创作的作品。“新历史小说”的介入不是作为历史小说的亚类出现,而是以虚构的“历史”作为小说的表现内容,因此两者不是同一概念。在这样的坐标系中观察,杨树军的长篇小说《滴滴香》无疑属于历史小说范畴,然则它的题材领域便具备了文学上的新意,即延展了农民义军-帝王将相-士农工商的题材链。


写作这部小说,对杨树军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他在该书“后记”坦承:“越写越觉得这个题目太难,几度想放弃,又几度觉得不舍。”“想放弃”或缘于难度,“不舍”则必定在于挑战;而杨树军是一位不惧挑战的作家。该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表明作家克服了题材难度,赢得了创作挑战。


41461639062851_.pic.jpg


一、以传统的叙事方法达成作品使命,光大了汪醋魅力


中国传统小说在叙事艺术上拥有自身的鲜明特征,在明清小说中蔚为大观,却在《狂人日记》带来的新文学革命中日渐适微。杨树军写“汪恕有滴醋”启用的结构形式,是传统的章回体——典型的“中国范儿”。整部作品都是以“滴滴香”的创制“一线穿珠”。时间的线性演进便成了作品的明显特征。传统叙事手法中的巧合与伏笔,在《滴滴香》中也得到了出神入化的运用。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作品写到汪恕有成为“汪醋”第四代传人后,到山西醋都学艺,结果巧遇“宝露号”本尊孟钊贵,那正是庄崇礼的仇家;在圣泉醋坊偷技被抓投入小黑屋后,汪恕有靠吃活鼠活了下来;经“大黑鸡”指点,到平遥县梁坡底村投奔梁耀庭,而梁的祖父恰巧被汪恕有曾祖父救过。梁为报恩,遂将“红心大曲”绝秘工艺传汪,从而让后者搭成了“红心大曲→滴滴香→神醋”制作链条。而伏笔的使用,在《滴滴香》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更是令人叫绝。如小说开篇不久,史大雷被姜子扬逼得家破人亡,在汪恕有帮助下亡命天涯;当读者渐渐把这个传说中落草为寇的草莽忘掉后,殊料大结局前,他忽然现身板浦,并迫使镇长侍启明将无恶不作的姜子扬押上断头台。巧合的运用,堪称机智;伏笔的隼接,深藏匠心。通过这些传统叙事手法的使用,杨树军实际上传递的正是他内心深处认同的世间因果法则,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汪醋”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如何使它在作品中变得可读和生动,对作家来说不啻一场考验。在《滴滴香》中,杨树军匠心独运,将工艺流程拆解为若干关键步骤,再将这些步骤演绎为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不仅化解了写作难题,而且使作品桥段和矛盾冲突质实可信、扣人心弦。让“滴滴香”的创制一波三折,最终峰回路转,酿成了乾隆称赏、袁枚记载的神醋“滴滴香”。当读者读到汪恕有这样的话语:“现在我明白了,醋和人一样,有生命,有灵魂”,也就理解了“陈醅就像是人的血脉,酿醋方法可以改变,但是这汪家的血脉永远不能断”的深刻蕴涵,作品从而达成了光大“汪恕有滴醋”魅力的最高使命。


4b9caaf164972dc0a4a7f610b28154be.jpeg


二、以从容的写实手法塑造小说人物,鲜活了诸多形象


《滴滴香》之所以令人欣慰,不仅因为它以文学的形式复活了历史,还在于它塑造了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披览作品可知,进入小说“人物表”的有二十八位,而有名有姓、行状完整的人物至少有四十多人。在这些人物中,男性角色汪恕有、汪怀仁、姜云甫、庄崇礼等堪称生动鲜活;而女性角色侍严月、姜海棠、小彩蝶、吴玉琴等无不个性鲜明;就连穿针引钱式的人物、清初“江南三大才子”之一的袁枚,在作品中也令人印象深刻,呼之欲出。


人物出场了,但能否由虚而实并令人信服,还在于杨树军如何在中国传统叙事武库中取精用弘。《滴滴香》表明,作家以写实手法,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角度入手,或放大细节,或聚焦场面,或以尖锐冲突,或以内心波澜,浓墨重彩地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有定力、敢担当、能隐忍、顾大局、襟怀善良、节操高尚、执着事业甚至文武双全的男主角汪恕有。他临危受命,全身心投入酿醋事业;他心地善良,路见假瞎子欺负真瞎子敢施援手;他在姜海棠和侍严月之间虽然两难,但处人以诚,真心相待;他知道大牛因救母心切而犯罪,仍给他以改正空间;他捐醋救难防疫,不计倾家代价;他历尽艰辛求取酿醋真经,表现出顽强的生存力;他为研制“红心大曲”酿造“滴滴香”苦心孤诣,并坚持尝试新法,背负巨大债务压力,不向父亲提前开坛的提议让步;他面临生死考验,仍然不失为人节操,终于让人间正义得以伸张……


当然,不唯男主角汪恕有有声有色,几个配角也写得风生水起。如汪怀仁的诚信谦逊,说到“天老水”对于制作“汪醋”时的实事求是:“所谓‘天老水’,就是没有落地的雨水。其实,我们用得很少。这水也没有传的那么神奇。还有人说我们家到大天池挑水来淋醋,只用前桶,后桶怕雇工放屁留下臭味,这就纯属无稽之谈了。”这些话语朴素低调;老人的形象反而高大起来。再如因觊觎《汪醋秘籍》而机关算尽的商会会长姜云甫、心机奸诈却弄巧成拙的板浦“宝露号”老板庄崇礼等,也很见个性,很见作家的创造性笔力。作品中的几个女性角色,写得摇曳多姿,颇有法度可观。如成熟娴雅、为爱牺牲的侍严月,为救汪恕有出狱,以600两银子屈嫁武家。她嫁前到狱中探视的情节,作家写得很有人性深度和张力。表面上两人说的都是发乎情止乎礼的话语;而侍严月前脚走,汪恕有就将她送来的饭菜“全扔到了地上”,显现了一个有血性的男人极为无奈的痛苦。再如活泼可爱的姜海棠,结局却不得不委身于李大使;她嫁前还想着去向心上人讨一句“爱不爱我”的真话,令人读之动容。甚至连戏份不多的人物,也因为情节桥段设计得富有人情味儿,很见人性魅力:小彩蝶暗恋赵正春,李大使移情姜海棠,小彩蝶委身姜云甫,而汪小米痴情赵正春……故事多头并进,令人无法释卷,过目难忘。


三、以人性的善恶冲突开掘作品题旨,彰显了道义力量


在杨树军所编织的人物关系网中,善恶界垒分明,一方是汪家父子汪怀仁和汪恕有,另一方则是姜云甫及其走卒庄崇礼。在海州古镇板浦,“宝露号”与“盛香源”本来可以在正常的商业竞争中和平共处。但庄崇礼本身为人奸诈,在故乡杀人后负案在逃;他为了挤垮“盛香源”,与觊觎《汪醋秘籍》的大盐商姜云甫一拍即合,沆瀣一气,合力构陷汪家。而汪家以善为本,诚信经营,自然在抵御恶的侵袭方面处于劣势,一再挫跌,时常被乡邻误解,遭受攻诘,几陷牢狱之灾。但即便如此,汪家也始终不以恶小而为之,不改乐善好施初衷。杨树军在作品中设置的这种善恶对峙,是要汪恕有在两难中作出符合道义的选择,从而完成塑造主人公的终极使命。比如他对于大牛的态度,即使大致判断是他在早前开坛仪式投药致汪洋摔倒不慎撞死,也没有将其“送官”或开除,而是给予悔过机会;而他到沭阳向周掌柜买小麦因乏钱遇阻能够由袁枚出面作保,皆因当年地震时不惜倾家捐醋防疫,从而换来因果善报:周掌柜不仅平价赊麦,还申请开设汪醋分号,最终双赢。与汪恕有形成对比的是姜云甫和庄崇礼: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或朝人家门前泼粪,或往醋里掺水,或投毒构陷,或绑架人质,给汪家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危难。最后只能是多行不义终自毙。


事实上,在作品情节演进的诸多桥段里,汪恕有不是没有机会以恶制恶,如史大雷、崔大牙和薛占波等人物的设计,足可让汪恕有借刀。但是,杨树军牢牢把握住了小说的题旨走向与理念的终极定位,那就是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阐释“恕心能及物,有道自生财”的做人做事天道。所以我们看到作家在小说里写醋品、写人品,实际上是杨树军在写自己的内心世界,那是作家自己心目中的一个应该有的世界:善良战胜邪恶,有志者事竞成。


43001640758297_.pic.jpg


四、以浓郁的风俗民情铺陈古镇背景,传承了人文蕴涵


一部好的长篇历史小说,必然要求作家对于作品书写的历史背景与人文环境深入了解到熟稔的地步。当杨树军将《滴滴香》的环境背景设置到300年前的乾隆年间海州府板浦镇时,他除了对笔下人物的前史与性格成因了如指掌,理所当然地还要对彼时彼地的历史人文与风俗民情有深度浸润,对汪氏家族和“汪醋”的制作沿革作探源追踪。


翻开长篇小说《滴滴香》,令人备感亲切的民谚、童谣、方言和俚语俯拾即是。如开篇中的童谣:“讲古讲古,讲到板浦;板浦冒烟,讲到天边……”;如板浦方言中称驼背为“龟腰”,叫街面游手好闲者为“街划子”;如俚语中的“穿海州,吃板浦”“鼻子底下就是路”“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如地方掌故中的孔子登山望海、秦始皇设立秦东门、名角小彩碟演唱的“五大宫调”;如关于“无头鬼”倒药渣的民间传说;如过大年中浓郁的春节民俗,以及崔灵芝与吴德龄补办婚礼时新人用醋洗身子的习惯;如汪家一直沿用的煮醋蛋、以醋渣制丸治病的醋疗;如用大蒜和醋拌食海英菜(盐蒿);如板浦美食大赛中的“大白菜烧豆丹”……这些展示板浦的民间风习、历史掌故、人文传说、方言俚语、民谚童谣和饮食习俗,不仅生动再造了乾隆年间板浦古镇的生活环境和背景,而且让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有了历史的、社会的、人文的和地方的心理依据,显得别具特色而又令人服膺。


此外,作为人生阅历丰富的作家,杨树军对于民间话语的熟练掌握和恰当运用,在《滴滴香》中已经达到信手拈来、犹如天成的地步。


“汪恕有滴醋”自清康熙十四年间成业,距今已有三百四十五年历史。如今,“汪恕有滴醋”是江苏省传统名特优产品,入选中华老字号,早已名满天下。从这个背景观照作品,或可体察到杨树军更加令人感佩的创作意图和深湛思考:作家表面上是在为“汪醋”立传,其实更是在为“中国制造”立传。所以长篇小说《滴滴香》的价值意义,已经不止于“汪恕有滴醋”这一民族品牌有了文学载体和文坛收获了一部优秀作品,还在于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将在文学殿堂上持久释放着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光芒。


2020.1.于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计量大学教授、人文与外语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公众号链接:历时3年打磨港城滴醋传奇 杨树军长篇小说《滴滴香》首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