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45米高空的新春坚守
在徐圩新区,有一群特殊的工人,每天工作在45米的高空超过8小时,一天也喝不上几口热水,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晚上守在手机旁和家人视频,隔着屏幕和家人话家常。
进入大寒节气,黄海之滨徐圩新区的气温比市区还要低2摄氏度。呼啸的海风瞬间带走皮肤上温热的体温,留下刺骨的寒冷。在连云港现代煤炭供应链服务示范基地的施工现场,两栋总长736米、高45米的煤罩棚尤为壮观,这是苏北地区最大的钢结构网架煤罩棚,一次性最大煤炭堆存能力约65万吨。在现场采访时,记者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工作。
记者了解到,煤罩棚项目共有两个棚,平均每个棚有150个轴,54000个杆件,一万多个螺栓球。由一个螺栓球和四个杆件组成一个椎体单元,只能采用人工高空散装而成。
工人们在距离地面40多米的高空,记者无法对他们进行采访。只能看到,他们每人身上系着安全绳,手中娴熟地拼接着从地面吊上去的椎体单元,他们各司其职,一人负责一组椎体单元,将螺栓与螺栓球的孔进行对接,用扳手将螺栓拧紧,确保不松动。完成了一组,骑在冰冷的杆件上,从一个杆件慢慢挪动到另一个杆件。上午4个多小时的时间,“蜘蛛侠”们就这么重复着这一动作。中午12点,是午饭的时间,他们被吊车降下来,也只有这个时候,他们才能喝上一口水,吃点东西。
工人们习惯把饭菜打到宿舍吃,今天的午饭和往常一样,两道菜。记者跟随陈克尚来到他的宿舍,四个工友一间,都是来自江苏徐州。一位工友利用午饭的间隙,边吃饭边和家人视频通话,哪怕只是看到一眼,心里都感到踏实。而有的工友却蒙头吃饭,将所有的思念都暂时藏在心里。简单吃完饭,休息一下,就急忙赶往工地,继续下午的工作。翻过年的3月份项目就将建成投用,建设者们个个干劲十足。海风依旧肆虐,可每位建设者心中却是暖暖的。

融媒体记者丨李蕾 杨尚仙
通讯员丨杨轩 徐乙策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融媒体新闻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