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走基层】图纸变现实 港口拖轮建造打造“梦之队”

2022-02-07 15:52:14

在连云港港有这样一群年轻人,5年来,他们追寻着拖轮建造的梦想,从图纸到现实,从“0”的突破,到年生产5艘拖轮,他们不断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在寻梦的道路上擦亮了“港城制造”品牌。

记者李小鹃:我们现在所看到这些图纸,是在设计我国首艘纯电动拖轮“云港电拖一号”时,设计人员所绘制的5000多份图纸当中的一小部分,然而,把这些图纸变成现实,这背后蕴藏的是无数的施工和设计人员不懈的努力。

2017年,连云港港开始建造首艘自建拖轮“东方三号”,这支平均年龄刚刚30岁出头的团队,承担了繁重的设计生产任务。从对外学习到自主研发,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在设计国内首艘纯电动拖轮时,由于没有可借鉴和参考的先例,设计团队每设计一张图纸就要经过模型与施工现场的双向测量、优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连云港鸿云实业有限公司技术质检部轮机技术主管刘松 :这条船主要是特点是空间特别狭小,在我们的设备按照图纸设计建模之后,发现放到实船上去,它的模型在里面放不下。我们就根据我们后期船基建三个专业把所有的模型跟厂家优化,并且把船体的结构进行优化,所以才能把所有的设备完全按照图纸把它放到(船体)里面去。

在拖轮建造团队的努力下,首次实现了拖轮自主生产设计,节省设计费用30余万元,实现了港城拖轮制造从零到一的跨越。而此后,设计生产团队逐步优化、固化、精品化拖轮生产,增强了拖轮建造的核心竞争力。

连云港鸿云实业有限公司船体技术主管蒋律 :从我们第一艘东方三号的建造,摸着石头过河,再到现在的第11艘、第12艘5200马力拖轮建造,我们现在是越来越有信心,把这两条船做成精品化拖轮。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做大做强连云港拖轮建造品牌。




融媒体记者王惠 吕伟

通讯员丨张新语 尹靓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融媒体新闻中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