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美港城人”——优秀职工先进典型名单公布!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在各行各业积极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各部门单位开展2022年“最美港城人”系列先进典型评选宣传工作,每月集中发布表彰一批典型人物。根据工作安排,近日,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在全市组织开展了2022年“最美港城人”——优秀职工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经组织推荐、评选审定等程序,授予孟世旭等10名同志优秀职工称号。

2022年“最美港城人”——优秀职工先进典型名单

孟世旭
女,32岁,灌南县汤沟中心卫生院护理部主任。2020年疫情来袭,她辗转7个集中隔离点,连续坚守在岗780天,“每日工作清单”达25项,最忙的时候连续工作超36个小时。两年多时间,她累计服务了数千名隔离人员,抽屉里珍藏着数十封形式各样的“感谢信”。作为隔离观察点的负责人,她除了做好日常管理、日常监测与服务等工作,还主动承担起心理辅导工作,为隔离人员、医务人员普及科学防疫知识,让他们住得安心、放心、舒心。先后获评“江苏省基层优秀卫生骨干”、“连云港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连云港市岗位学雷锋标兵”、“连云港市优秀护士”、“连云港市卫健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龚成瑞,男,33岁,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港务分公司马腰作业区机械二队吊车一班班长。他2007年担任轮胎式起重机司机以来,坚持勤学苦练操作技能,2012年他成为集团首位劳务工吊车“技术状元”,并成长为掌握挖掘机、抓料机、船机和牵引车5种港口重要装卸设备的技能“多面手”。他带领小组总结出《抓料机平火车作业操作法》等十余项先进操作方法,《降低班组生产千吨油耗》QC课题获省优二等奖、“提高挖掘机散货堆码效率”获得了全国QC优秀成功奖。先后荣获江苏省“交通技术能手”、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章”、市“技术能手”、 连云港市第七届技能技术比武第二名、连云港港口集团“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王仲利,男,39岁,灌云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他扎根基层一线16年,主动承担开山岛微电网运维保障工作,服务开山岛微电网运维保障工作超1000天,圆满完成省部级保电任务30余次,参加过65项变电站改造、扩建和新建工程,深入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000余条,铸就了灌云坚强电网。建成全市第一个变电运检一体化“生命体班组”模式,综合效率提升约30%,实现班组提质增效。他主持研发的新型变电站串口服务器、多功能试验电源箱、变电站空调远程监控系统等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先后荣获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优秀班组长、继电保护先进个人,灌云县第三届灌云工匠、连云港市供电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班组长,灌云县最美灌云人等荣誉称号。

单玉来,男,55岁,衡所华威电子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从事电子材料产品研制开发和生产技术工作三十余年,先后以主研身份承担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1项、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02专项”的研究开发、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项目3项、省“十五”攻关项目2项、其他省市科技项目及研发项目多项,科技成果多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励,多项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先后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带头人、连云港市首届“青年科技创业十大明星”、连云港市劳动模范、市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徐洪绕,男,46岁,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连云港市非遗博物馆)副馆长、连云港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他带领团队参与5个国家级、34个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协助申请各项经费突破700万元。他组织的“海州五大宫调数据库”“淮海戏数据库”通过国家验收,组织带领传承人参加“西游圣境-山海福地”市非遗精品香港展活动。发表专业论文56篇,个人专著12本,发明的“非遗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用宣传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先后入选省人才333工程、市521 工程培养对象,荣获全国社科工作先进个人、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胡顺发,男,39岁,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备室主任。作为公司化工矿山充填采矿技术应用科研团队的带头人,他率先瞄准国内磷矿尾矿充填技术,自主创新,攻克化学矿山充填开采关键技术,勇于突破,建成国内化学矿山首座尾矿充填站,走在行业前列。他带领团队完成并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的《化学矿山充填采矿技术应用》课题获2020年度“中国化工集团科技奖二等奖”,并作为主编完成了《化工矿山企业施工图设计内容和深度的规范——矿山机械专业》标准规范编制工作,共申请专利8项,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国内相关科技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多次获公司科技创新奖、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黄磊,男,39岁,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维修三处管阀班班长。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他,凭借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先后参与田湾核电26次大修,解决了多项关键敏感设备的重大技术问题。自主设计夹具并成功实施带压堵漏项目30余次,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工作期间根据现场需要设计加工了大量阀门专用工器具,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发明专利受理12项。先后荣获“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江苏省技术能手”、 第一届江苏省核安全级阀门检修工职业技能大赛团体及个人两项一等奖,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维修专家”等荣誉称号。

于敏,女,36岁,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兼生物制药研究所所长。工作以来,一直扎根研发一线,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十几年来,她带头组建了正大天晴微生物药物平台及团队,主导生物制品药物的工艺开发优化、注册申报等工作,获得了多个临床生产批件,闯出了公司药物研发的新路径,开创了港城科技创新的新境界。她先后主导30多个生物药项目研发申报,从一个研发新人,经过层层挑战,成长为生物药研发领域的一名女闯将,写下了港城科技工作者的巾帼传奇。先后荣获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劳动模范”、 连云港市高端人才贡献奖励、市第六期“521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

何明利,男,59岁,市脑科医院副院长、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无私奉献,在学科建设、三级医院评审和脑卒中筛查与防控、科技创新和公共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等工作中业绩突出。主持省级以上课题7项,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3项。入选省“333”和“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培养对象,先后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优秀中青年专家奖”、“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健康宣教工作先进个人”“江苏医师奖”“连云港市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

苏永胜,男,40岁,丰益高分子材料(连云港)有限公司研发经理。作为研发中心骨干成员,他负责表面活性剂系列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工作,所带团队完成20余项新产品和工艺的实验室小试和中试,多项成果转化应用于公司生产。他首创采用无溶剂工艺,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使用溶剂造成的环境和人体健康方面的风险。他参与研发的“年产10万吨甘油法环氧氯丙烷”以可再生资源油脂水解的产品甘油作为原料替代原有的化石资源路线,将废副产品资源化利用,实现资源的闭路循环,创新技术获发明专利2项。先后荣获连云港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入选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连云港市创业创新人才计划、连云港市521人才培养计划。
编辑丨徐止丽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连云港市总工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