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万子铭 扎根基层 迎难而上 汗水浇出辛勤花

2022-05-04 21:32:53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共青团中央、共青团江苏省委相继下发“两红两优”表彰决定,连云港多家团组织和个人获奖。今天的《了不起的港城人》特别节目,我们走近第十七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万子铭。别看他年轻,却是荣誉满满。作为赣榆港的新鲜血液,从技术员到技术负责人再到工程师,万子铭的青春年华与赣榆港共成长。



1989年出生的万子铭是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新海湾码头机修队的副队长,一副眼镜,黝黑的皮肤,眼神清澈且坚定,这是万子铭的青春模样。2008年,和其他男孩子一样爱看挖掘机作业的万子铭报考了当时淮海工学院机械学院,在工程机械的道路上,一学不可收拾。四年的专业学习,万子铭“且文且武”,在数据、图纸、实习车间里来回穿梭,一刻不得停歇。一学期两次的专业考试,让他丝毫不敢怠慢,用他的话说——“痛并快乐着”。


万子铭:大学毕业以后,我的同学很多都去做设计或者是营销类的工作,到一线的少。我毕业就去了我们公司,在我们江苏省最北边的一个人工岛上,一开始别说办公室了,厕所都没有,初期人员特别少,总共就8个小伙子。当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就得自己上,也没有别人,每天身上全是灰,晚上睡觉一掀被子,一闻,被窝里都是柴油味。因此我自信我有一点肯定比我同学厉害,就是我的手,我的手不仅画得了图纸,更能抡得起大锤。也是一年一年练出来的。



港口机修队的工作就像拆盲盒,除了常规检修,疑难杂症和紧急情况也是家常便饭。每当遇到特殊情况,万子铭都要第一时间带领队员奔赴现场,用专业技能、团队协作、意志力为设备诊断、“续命”。


万子铭:因为马上夏天了,讲一个夏天当时抢修九个小时喝二十三瓶矿泉水的事情。就是有一次正在作业的设备突然发生了故障,需要紧急维修。当时船舶即将误期,我也很着急。这边是零件已经损坏了,设备没有办法正常的运行。我们就钻到了四十摄氏度的那个高压房里面,连续抢修了九个小时,当时是汗流浃背、全身湿透。抢修结束以后,有同事数了一下,抢修了9个小时,喝光了23瓶水。


其实抢修是一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情,像我们这样干维修的,其实家里人都不愿意跟我们睡在一起的,因为半夜经常会被抢修的电话吵醒了。我现在好像都有幻听,睡觉的时候总觉得手机要响,但是当你跟同事一起共同战斗,有时候感觉自己真的要撑不住了,坚持不下去了,又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最后把设备给修好了,那种成就感跟幸福感是让人可以回味很久的。



工作10年,万子铭修过的机械不计其数,在赣榆港开港初期由于人员少、设施简陋,作为技术员的万子铭总是想方设法改进设备,他仅用3年的时间,就开发应用了码头钢材装卸各类新技术共计12项,实现了公司钢材作业效率平均提高了230%,单条作业线最高达382吨/小时,远超国内港口同类货种作业水平,创造了“赣榆港速度”。


万子铭:17年的时候我们发明了一种卸车设备,别的港口一次只能卸两只钢材,我们的设备一次可以卸10只,本来要20分钟的活只要5分钟就能干完。其实,在设计这台设备的时候,用什么机器驱动这个庞然大物真的困扰了我很长时间。那段时间,睡觉都会经常梦到自己突然有了灵感。上学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说,做不出来的题目不要着急,先把它放在脑子里,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想一想,你每天都想,说不定哪一天在你吃饭或者刷牙的时候思路就冒出来啦!事实还真是这样,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一台正面吊的照片,当时兴奋地从床上弹了起来,就是它!现在想想那股子兴奋劲儿也就仅次于当年我追到我媳妇儿时候的状态。就这样,三年的时间,我们共做了12项科技创新,使赣榆港钢材作业速度打破了国内最高纪录,港口圈的同事都说我们创造了“赣榆港速度”。从一直被山东港口垄断的钢材市场里撕下来一个口子。



得知自己获得第十七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时,万子铭正在单位值班,琢磨怎样减少作业钢缆的磨损。回望过去,踏实走过的路旁,盛开着用汗水灌溉的鲜花。说到未来打算,这个朴实无华的年轻人这样说:未来的日子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坚守在这里,虽然我的工作看起来确实不那么高端,我发明的东西和科学家发明的不可同日而语。但我始终坚信的是:只要我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踏实劳动,像“工匠”一样精心地打磨自己工作中的每一个“零件”,即使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927记者丨李锐

通讯员丨夏澜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