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部门专家就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访市农作物技术指导站高级农艺师 谭维娜
时至五月,我市小麦生长已全面进入灌浆期。当前至成熟期是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就如何做好这一关键时期的田间管理,促进小麦增产增收,今日记者根据我市当前小麦生产情况,专访了市农作物技术指导站 高级农艺师谭维娜。
记者:在我们国家小麦是最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省淮北地区是小麦重要产区,请您谈谈目前我市小麦小麦生产实际情况。
高级农艺师谭维娜: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谈谈当前的农业生产。当前我市小麦已全面进入灌浆期,当前至成熟期是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据近期全市作栽系统调查情况来看,今年我市小麦生育期较常年提前2-3天,每亩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已经初步具备丰产结构,最终能否夺得丰收,后期争取粒重显得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和后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因素:一是3月27日以来,淮北地区累计降雨量不足5毫米,土壤水分亏空严重,旱情较重;二是受旱情影响,穗期蚜虫、红蜘蛛等虫害有较重发生可能;三是后期存在干旱、干热风、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风险。
记者:小麦后期良好的田间管理是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根据我市当前小麦生产情况,您能否给出一些小麦后期田间管理的具体意见或建议?
高级农艺师谭维娜:针对今年我市小麦前期苗情基础较好、当前普遍受旱,后期气象灾害不确定等情况,今年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指导思想是:立足科学防灾减灾,以保粒数、攻粒重为目标,以抗旱灌溉、防干热风、防病虫危害、防早衰为重点,合理调控水肥,全面加强田间管理,力争小麦取得好收成。
1、适量浇好灌浆水。小麦在灌浆期不早衰,生长旺能提高灌浆速度,延长灌浆时间,增加千粒重,从而使产量显著提高,同时也增强小麦对不利气候的抗性。据省气象部门预测,未来10天淮北地区仍无有效降雨,因此各地因根据土壤墒情,广开水源,努力缓解旱情,尤其岗岭地区,要千方百计浇好灌浆水,预防早衰、促进粒多粒重。浇灌浆水应遵循四个原则:一是提倡早晚温度较低灌水,严禁中午灌水,气温高于28℃时严禁灌水;二是提倡沟灌方式,速灌速排,严禁大水漫灌;三是严禁在大风降雨天气浇水;四是在成熟前半个月停止浇水。
2、叶面喷肥增粒重。小麦在生产后期,其根系吸收营养成分逐渐减弱,喷施叶面肥可以延长小麦的叶片功能,提高光合作用,抗病防倒伏,减少干热风的危害,加快灌浆的速度。针对今年干旱影响部分田块小麦中后期发根的不利情况,可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3、适时防控病虫害。小麦后期管理的重点是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病虫防治可以结合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混合,进行叶面喷施。
4、适时抢收减损失。要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的理念。要强化后期气象灾害应对,加强监测早预警,完善预案,科学抗灾减灾。收获前要及早做好收获机具、烘干设施设备准备工作,收获期间遇阴雨天气籽粒水分偏高时及时烘干,确保颗粒归仓。
记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畜牧业的发展,对大豆的需求大幅增加,进口量增长较快。据报道,我国前年进口大豆1亿吨,去年9000多万吨。目前,国产的大豆可以满足食用消费需求,而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植物油和畜牧业饲料蛋白等方面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农业农村部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扩大大豆和油料的生产,针对这一现状,目前我市在油料作物生产这方面是否具体措施或布局?
高级农艺师谭维娜:您提的问题太好了,应该说油料作物生产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尤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每个家庭对食用油和肉制品的需求提高很多,大豆、玉米的生产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由于作物生长规律,大豆与玉米天然存在争地问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解决大豆玉米争地问题一个关键栽培措施。以前种了大豆就种不了玉米,种了玉米就种不了大豆。但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就能够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能稳产,同时又多收一季大豆,每亩地可多收大豆100公斤至150公斤。2022年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5万亩,全市将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
记者:您这一回答感觉提高我们生活水平有保障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听起来挺复杂的,您能给我们大概说明下这个种植技术呢?
高级农艺师谭维娜:其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已试点多年,尤其在我国西南地区,目前全国种植面积已达到700多万亩,而且这种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这种种植技术其实也不复杂,它不是一行玉米一行豆,目前我市试点试验的多数是两行玉米四行豆,所以叫带状复合种植,能够不遮蔽光线、满足两种作物的需要。
记者:让您一解释好像不是很复杂,我想今天的听众肯定也有一些种田大户、农民朋友、基层农技人员等,您是否可以给他们一些具体技术指导意见?
高级农艺师谭维娜:我们出台了“连云港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发布在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及公众号上,大家可以去网上查阅。今天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简要的说一下这个指导意见。我们根据我市生态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围绕品种选配、茬口播期、种植模式、技术配套、机具装备、病虫防控等关键环节,提出连云港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1、品种选配。玉米品种要以籽粒玉米为主,合理搭配鲜食、青贮等品种,选用株型紧凑、熟期适中、抗病性强、适宜密植和宜机收高产多抗品种。夏播籽粒玉米选用连单761、红旗968、苏玉42等。大豆品种宜选用耐荫、耐密、抗倒、早熟、抗病和宜机收品种。夏播粒用大豆建议选用灌豆1号、灌豆3号、瑞豆1号等,鲜食大豆建议选用苏豆18号、淮鲜豆6号等品种。
2、茬口播期。茬口安排要以夏季麦茬传统玉米种植区为主,小麦收获后应及时播种,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为宜,避开花期高温和苗期芽涝,播种行向以南北向种植为宜。
3、种植模式。以2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复合种植模式为主,鼓励各县区开展4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2行玉米带与2-6行大豆带等不同复合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其中夏播2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复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参数如下:
带宽270cm,其中,玉米行距40cm,株距10cm,亩植4900株,力争有效株数4500株以上;大豆行距30cm,株距8-10cm,亩植10000株,力争有效株数达8000株/亩以上;大豆与玉米行间距70cm。
4、精量机播。选用行株距满足农艺要求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施肥播种机,实现种肥同播,播种深度玉米3-5厘米、大豆2-3厘米。夏播采用免、少耕播种。
5、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种子处理,选用包衣种子,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二是物理防治,田间布设可降解色板,或采用智能可控多波段LED杀虫灯进行诱杀;三是生物防治,选用生物制剂叶面喷施,防治大豆细菌性叶斑病、灰斑病等。另可通过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四是科学用药。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采用植保无人机统一飞防,达到兼防多种病虫害的目的。
肥水运筹等根据大豆、玉米的肥水需求特性进行科学管理。收获可采取玉米收获机和大豆收获机一前一后异机错位同时收获。
记者:这个指导意见是非常详细了,除了小麦后期管理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外,目前我们农业生产还有哪些重点工作要做?
高级农艺师谭维娜:指导全市水稻育秧也是我们当前重要的工作之一。
记者:农业生产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正好我们离结束还有几分钟,请您最后谈谈水稻育秧有哪些技术要点。
高级农艺师谭维娜:培育适龄壮秧、推广机插秧是水稻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稻作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挖掘水稻单产潜力、缓解我市绝大部分地区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季节紧张矛盾,促进周年高产高效。
1、稳定育供秧面积。推广毯苗机插、钵苗机插等主体技术,培育适宜壮秧。加强硬盘硬地微喷灌育秧技术示范推广,充分利用空闲水泥场地、晒场、空置硬质路面、林下空地等资源,替代传统大田育秧。
2、巩固提升集中育供秧规模。根据生产条件,因地制宜选用露地集中育秧、大棚集中育秧、硬地硬盘集中育秧、工厂化智能集中育秧等多种集中育秧形式。推广代育、代插、代管等全包式或半包式服务模式,解决小农户育秧难、成本高的问题,扩大机插作业服务覆盖面。
3、科学选用优良水稻品种。根据茬口、品种特性、稻作方式及安全齐穗期,指导农民合理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综合性状协调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优化种植布局。淮北地区以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品种为主,减少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因地制宜应用优质籼稻品种。围绕中高端优质稻米产业开发,加强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示范推广,提高品种优质化比例,协同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特别是要提醒农民不要把生育期长(生育期超过150天)的水稻品种直接用于直播稻,而是要选用熟期相对较早、前期发苗快、穗型偏大、分蘖性中等、抗倒能力强、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以免因生育期推迟而产生晚熟、灌浆结实不良、倒伏等一系列问题,减少生产风险。目前适宜本地区直播的品种有连粳15号、连粳307等生育期短的品种,适宜机插秧的品种主要有连粳20号、华粳5号等,适宜机插优质食味的品种有南粳9308、连粳18号等品种。
4、积极推广应用育秧物化技术产品。推广药剂浸(拌)种、壮秧剂拌土、基质(秸秆基质块)代替营养土、机械流水线播种代替人工播种、室内暗化立苗、硬地摆盘炼苗、微喷(滴)灌设施控水等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育秧技术,扩大应用壮秧剂、基质、秧盘、无纺布、生化调节剂等育秧物化技术产品,提高育秧效率,保证秧苗素质。
记者:您说的真实很全面了,很感谢你参加我们节目,是否还有其他的要跟听众朋友们说嘛?
高级农艺师谭维娜:当前农业生产的重点任务是全力以赴抓好春管春耕,确保夏粮丰产丰收,秋粮种足种满,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杨京京 孟祥红)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