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数字化助力文物“活起来”
文物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市博物馆用好用足技术优势通过数字化建设,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橱窗中的文物变得鲜活。近日,市博物馆就完成了文物西汉尹湾汉墓简牍的数字化制作,吸引了不少市民线上“打卡”,感受文化色彩,领悟遗产真谛。
近年来,市博物馆不断树立新观念、探索新知识,研究新方法,掌握新技能,让文物活起来。日前,已经完成了馆藏一级文物西汉尹湾汉墓简牍的数字化制作。据了解,“尹湾简牍”于1993年出土于东海尹湾汉墓6号墓,市博物馆收藏有12件套,实际数量126件。“尹湾简牍”涵盖内容十分丰富,在众多方面属首次发现,其价值和学术地位不言而喻。目前已对简牍中《集簿》、《永始四年武器兵车器集簿》、《神龟占》等五件进行数字化的三维扫描,其余为二维扫描。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 薛丽:三维扫描简单来说是被分为模型扫描、贴图采集、模型贴图三步,待这三步所有工序完成之后,文物将以上下、左右720数字化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目前通过一个月的扫描以及后期制作,馆藏的西汉尹湾汉墓简牍的数字化已经完成。
据了解,“尹湾简牍”出土后,市博物馆即对其进行数据、照片的采集,且用亚克力匣封充氮保护。因有匣封原因,近三十年来无法更为有效、清晰地呈现这批简牍。随着3D计算机图形、高分辨率渲染、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和日益成熟,目前可以实现对“尹湾简牍”的高清呈现,甚至是三维立体展示。
市博物馆馆长 张大强:我们现在做的数字化保护事情,就是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博物馆。我们通过扫描的形式,把文物进行更清晰的解读,发现以前我们拍照的时候发现不了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博物馆的基础,通过我们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港城的丰厚的文化积淀。
编辑丨徐止丽
来源丨在你身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