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连日来,我国华南等地出现强降雨过程,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导致多地出现不同程度汛情,把防灾减灾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处,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需持续提升自然灾害的设防水平和群众的集体安全意识,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当好“排查员”“宣传员”和“战斗员”,提升忧患意识、担起重大责任、凝聚先锋力量,用实际行动守护好一方平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用好“三种力”、念好“三字诀”,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用好“未雨绸缪”的力量,念好“先”字诀。防灾减灾需要在思想上增进认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的“底线”。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排查员”,在汛期到来之前就要做好“未雨绸缪”的文章,把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想在前面,将关口前移,将这些隐患和问题防范疏通在前,加强对土地是否存在裂缝、排水口是否通畅、陡坡在降雨时是否会出现塌方等问题的排查,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绝不掉以轻心,在思想上绷紧“责任弦”;要组织群众做好应急演练,提升群众在面对灾情险情时自行保障的能力、保持井然的秩序,在险情上做好防范和准备。安全无小事,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在问题的形成之前就做好充足准备,在工作方案上要严谨周密、细致认真,在实战演练上一起上阵,在信息报送上要高效及时、防于未然。
用好“先进技术”的力量,念好“快”字诀。先进的技术能够更好地监测灾情的实时情况,反应快速、预警直达,依托预警平台能够提前预报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好科学技术,让先进技术造福群众、扩大宣传,让先进的技术提升我们在应对灾害时的设防水平。一是基础设施上的抗震能力总体提升的运用,比如住房建设从地基到架构,从材料到梁柱全面提升抗震水平;二是防灾减灾的安全宣传,通过实景体验、视频学习等方式的多元呈现能够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于安全的防范意识,让人们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致灾规律;三是通过先进技术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库”,掌握自然灾害点的分布与多发地带,有利于监测预警、应急救援。
用好“齐头并进”的力量,念好“联”字诀。当自然灾害发生时,要想化险为夷、快速处置,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的快速响应与协同作战,齐头并进、众志成城,才能在抗灾救灾时凝聚起最强的力量。回望过去,在抗洪救灾中广大党员干部把力量“拧成一股绳”,在雨水铺面、洪水卷浪中蹚过被雨水搅浑的逆流,扛着沙包向前冲,整个人都成了“泥人”;在大堤上席地而睡,稍微休息后就继续冲上“战场”,筑起最坚实的防线;在倾斜度极高的陡坡上手脚并用攀爬陡坡,为了勘查是否存在其它隐患点;加强值班值守,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履职尽责的担当......在抢险救灾的一线,正是有这种“齐头并进”的力量,筑成了牢不可破的“红色堤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有了最可靠的保障。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灾情时,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以团结一心的力量确保上得去、打得赢。(郭素娇 陈华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