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赣榆沙口村:苏北小渔村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
莺啼春去,转眼初夏便至。在盎然迭发的季节里走进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宋庄镇沙口村,文明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规划整齐的街巷里“文化墙”夺人眼球、宽敞开阔的小康广场上停车有序、绵密平坦的绿草坪中无一杂物、居民门前的小花园内蔷薇绽放……入眼皆是沙口村最美的风景。

十多年前的沙口村还是一个村庄建设乱、承包经营乱的渔业养殖“薄弱村”。近年来,沙口村通过“党建+”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勇破难题,积极探索发展生态海水养殖产业、强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大力推进乡贤文化建设,形成了富民兴村“沙口模式”。沙口村也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连云港市经济发展十强村、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乡村振兴美家园,因地制宜金银山。沙口村拥有两千多亩滩涂,是村里的天然优势,以盘活滩涂资源为突破点解决根源问题。为彻底解决村内滩涂资源管理混乱的问题,2010年,沙口村在2000多亩虾塘合同到期后,果断全部收回,重新丈量了虾塘,摸清虾塘底数并统一进行发包,滩涂承包费由过去每亩600多元增加到2000多元,村集体收入也因此比往年多进账350多万元。

以革新养殖技术为支撑点助力产业发展。2010年冬天,沙口村带领10余名养殖大户南下浙江、福建等地,学习虾蟹、贝类立体混养技术。学习归来后,村里投入100多万元,对养殖塘进行清淤加深、修整水渠。村里还聘请到淮海工学院(现为江苏海洋大学)养殖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对养殖户现场进行指导。2011年底,起捕时,沙口村养殖户家家获得大丰收,每亩塘子纯利润达到了5000多元,比传统滩涂养殖翻了一番。
以深耕电商产业为增长点畅通流通渠道。沙口村充分利用“蓝色海洋”红旗同盟单位优势,通过将本村鲜活外销、冰冻冷藏与烘干深加工相结合,提升水产品附加值。到2017年底,沙口村滩涂养殖业已初具规模,带动了渔类产品冷藏、加工、运输、销售等良性发展。如今,沙口村从事水产品鲜活快运的车辆达到36辆,年运销量达2200吨,村民们增收了近400万元。

沙口村以党建为“绣花针”,致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基层治理新格局。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大力推进“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村容村貌提升,新增绿化面积3万多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节能灯120余盏。为了不断满足村民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沙口村又马不停蹄地推动村庄“黑化、无杆化、燃气化、便民化”。到2019年,村里有400余户村民用上了天然气。

“养老建村”。要说沙口村最闪亮的一张“名片”,便是最为广大村民拍手称赞的老年村了。沙口村60岁以上老人有160多户,因养老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不在少数。为解决养老问题,2015年,沙口村率先投入960万元建设老年房160余栋,到2022年初,已有182户、253位老人成功入住一期及二期老年村。为完善配套设施,沙口村又投入700余万元新建养老护理中心,建设了2600平方米的集中供餐点,专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沙口村还为村民们重点打造了“15分钟村居便民服务圈”,“零距离”便民服务、“夕阳红”居家养老、“沙口剧场”等7大服务空间,为村民们提供多角度的综合服务。

千金难买好风气,万金难求好文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沙口村乡风民风建设也提上了日程。2017年,赣榆新乡贤文化建设如火如荼。连云港市首位全国道德模范方敬老人的榜样带动作用,让沙口村看到了乡贤文化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此后,沙口村着手开展乡贤评选活动,在树立乡贤典范的同时,又打造了新乡贤广场,努力探索着涵育文明乡风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如今在沙口村,有带领村民奔小康的江苏最美基层干部刘永强,有扎根基层从事小学教育40多年的中国好人张振琦,还有新中国成立前老军人秦启发……一个个典型,一个个故事,一面面带有“宽容、和谐、孝悌”等字样的文化墙,带动了村民们“学乡贤、颂乡贤、做乡贤”的良好风气,文明风尚浸润着整个村庄。(谢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