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健康成长,“读物安全”不可少
儿童节前夕,关于图书插图问题的新闻接连爆出。先是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引争议,紧随其后,一本名叫《流汗啦!》的绘本中两个男孩捧着一女孩胳膊尝汗的图案,又引发热议。
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具有鲜明特征,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尚在发展之中,这决定了其购书和阅读取向。阅读文字内容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逻辑思维,对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图书中插入形象生动的漫画更有吸引力,不仅能够激发阅读欲望,还能开发想象力,锻炼形象思维。因此,在少儿一般图书购买量榜单上,在占比最大的文学类图书之外,漫画类和多有插图的科普类、社科类、生活类图书,就成为中小学生的普遍选择。
图画类和插图类图书一再引发争议,应该说已不是偶然的少儿图书事件,而是少儿图书领域一个现象级的问题了,需要尽快破解和整治。可以看到,当事方面的有关机构和主体,已有表态和动作。对于前者,教育部教材局表示已介入调查。对于后者,绘本编辑部发布声明称已对这本书进行下架处理。对此类问题及时展开调查是必要的,期待调查结果早日公布,以回应公众关切。而仅仅对问题绘本停留于下架处理,显然是不够的。
实际上,图书插图问题,只是少儿图书内容和质量问题的冰山一角。少儿图书内容和质量问题,在其它很多方面也存在。近日,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该省儿童读物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读物内容方面发现130处问题,存在不良行为诱导、粗俗用语,暴力、篡改经典等问题。读物质量方面发现18处问题,主要包括错别字、纸张质量问题、印刷质量问题、读物棱角尖锐和页面锋利等质量问题。
少儿正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起步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也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主体群体,建立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发展什么样的兴趣爱好、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念,少儿读物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精神成长和素质养成的作用。在读物供给上,要像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一样,高度关注并确保少儿精神食粮的安全问题,这当为一条坚守的底线。对少儿读物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必要从更深层次寻找治理思路和破解之策。
其一,全链条严厉追责。对于教材问题,要根据教育部等印发的《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针对大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主要责任问题,把严格追责,覆盖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以全方位规范、全链条追责来捍卫教材质量,并加强此类反面典型案例的宣传,倒逼相关主体落实责任,确保少儿教材安全可靠。
其二,高标准规范市场。少儿读物供给,本质上属市场范畴。目前,少儿读物的准入门槛还不高,很多传统出版机构认为此类产品更易于操作,投入小产出高。除专业的少儿出版机构外,其它出版机构也争相涌入这个市场,甚至跟风、蹭热点制造伪劣图书,泥沙俱下的乱象就难以避免。对此,不仅要提高少儿读物出版市场的准入门槛,而且要对那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少儿读物出版方,不妨逐出市场,以儆效尤。(何芗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