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文艺创作的生命力

2022-05-30 10:34:54

2022 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讲话》明确指出了党的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根本问题,生动诠释“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作家艺术家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为推进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文艺创作应该扎根人民,反映最真实的生活。《讲话》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党的文艺工作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如同列宁同志所说,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党的文艺工作肩负着建设新中国文艺事业的重要使命,紧紧扎根黄土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到群众生活中去,从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实践创造中提炼主题,进而创造出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


文艺创作应该歌颂人民,彰显最动人的风采。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自古以来,大大小小的文艺作品以人民为创作主体,歌颂了最美的炎黄子孙、中华儿女,赞颂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褒扬了为民族复兴奋斗的拼搏者和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彰显了中国最动人的风采、最向上的力量。用艺术的手法把他们写“真”、写“深”、写“活”、写“美”,以文字、图画及当前新媒体的方式多维度地展示了时代巨大变迁,人民艰难奋斗、理想与追求、小我与大我,为人民立丰碑、著青史、画群像。


文艺创作应该服务人民,体现最独特的价值。文艺作品作为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阵地,发挥一种精神生活导向作用,以艺育人增强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力,引领人们朝着正确方向去体味、追求、努力。文艺作品的创作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群众生动实践中抓取创作灵感,从而在入木三分还原生活的真实描写中,叩击人民心灵深处,从文艺作品中寻得“知己”,获得寄托,看到希望,发挥其文艺作品独特的价值。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80年来中国文艺工作彪炳史册,扎根人民、歌颂人民、服务人民的文艺作品凝聚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人民是文艺创作的生命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文艺创作,才能呈现出中国文艺的新景象。( 单云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