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运动陪伴儿童快乐成长

2022-06-01 17:55:04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日前,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中小学校每学期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那么这项安排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落实,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今天上午,在市区建国路小学,小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进行篮球、排球、乒乓等运动项目的训练。记者了解,根据双减政策相关要求,建国路小学结合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主动与市体育局、市少年宫、市少儿活动中心对接,邀请这些机构的体育专业人才,到学校里开展体育课程,创办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的体育俱乐部。



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副校长 王灯:我们学校通过这些俱乐部,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培养他们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体育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1到2项的运动技能。



根据江苏省教育部门要求,力争到2023年,中小学普遍建有体育俱乐部,有效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终身运动习惯,熟练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实现“生生有项目、生生在团队、生生爱运动”。指导意见还对体育俱乐部的建设标准、赛事体系、日常活动内容,以及师资、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副校长 王灯:小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骨骼肌肉发育。进行竞技体育活动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与合作精神。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行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敢于胜利,改革自我、超越自我等不可缺少的优良品质;通过竞技体育还能培养学生的领导与协作能力。



同样,在东海县牛山小学,学校正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进行运动健康操的锻炼。学校负责人表示,通过这项体育锻炼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间生活,增强学生体质,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在连云区海州湾小学,这里的孩子们利用课间时间在学校的种植园进行劳作,只见孩子们各个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学校老师介绍说,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学习到了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各种生活技能。记者从我市教育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根据对我市小学生群体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握力测试、立定跳远、50米8往返跑、800米跑、1000米跑、肺活量和视力等检测显示,学生们整体素质正在慢慢增强,其中斜身引体整体表现较好,立定跳远成绩有较大提升,学生耐力,柔韧性的提高效果显著。另外,目前我市小学生肥胖率约为42.5%,肥胖问题仍不容忽视,我市小学学龄段学生近视检出率为37.9%,整体平均视力水平有所提升。



海州区教育局责任督学 封红: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刚性要求,小学1-2年级是每周四课时,3-6年级每周三课时,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中,不仅仅能够享受运动的乐趣,而且能够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锤炼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新闻频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