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越“国际范”,世界文明百花园越繁盛

2022-06-02 10:51:53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来临。端午是原生于我国的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传播出去,成为一个东亚、东南亚多国共享的区域性国际节日。在今天,欧美国家和地区,每年与中国同步共度端午佳节,也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端午文化的输入国与原生国一起,共同推动端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端午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断实现了端午文化在更大区域传播,更广范围内共生共享。


从具象上看,主要表现在两端。一方面,端午文化习俗活动在海外倍受喜爱,持续火爆。以端午节最有代表性的两项节俗活动吃粽子和赛龙舟为例。曾几何时,对大多数外国人来说粽子还是一种奇怪的食物,而今天老外吃粽子早已不再鲜见。再说龙舟赛,这项端午节俗活动已在不少欧美国家落地生根。比如,在美国,有数百支龙舟队。在德国,端午举行龙舟赛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另一方面,端午文化经济发展在海外表现不俗,势头强劲。稍早数据显示,海外消费者上中国电商平台抢购粽子、龙舟相关产品,龙舟相关产品购买量排名靠前的国家有俄罗斯、美国、西班牙,销售额涨幅均在80%以上。其中美国市场销售额增幅逼近3倍,西班牙增长135%、日本增幅113%。


端午文化,缘何具有如此巨大的海外影响力和全球传播的蓬勃生命力?端午节世界文化遗产的属性,决定了其应由全球共享。2009年,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中国端午节重大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由此,也确定了端午节由中国原生,到多国共生,再到人类共享的文化功能属性。而端午节蕴藏的文化精神,具有全球共享的重要价值。端午文化,讲究天人协调、刚健有为、崇德利用、和谐共生,体现着人们对于吉祥平安的美好诉求。


一者,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的要求行事,在阴阳转换、气候物候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止声色,薄滋味,节嗜欲,定心气”,与天时相适应;二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健卫生,延年益寿。以挂菖蒲、洗菖蒲浴、戴长命索、做艾虎、龙舟竞渡等诸多习俗,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共生。


端午文化的精神意涵和理想诉求,在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得到重视以及全球性疫情的背景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端午文化,已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走深走实,让端午文化走出去,为全人类共同福祉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做出更多中国贡献,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需要。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为全球各类文明和谐相处提供了独特的思想启发,为推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明冲突”“文明优越”只会将世界引入歧途。不同文明实现和合共生,才能有助于战胜全球性疫情,也才能更好破解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难题和挑战。让端午文化广布全球,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世界文明百花园将更加繁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必将照进世界更加美好的现实。(何芗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