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海州:暖“新”党建让“速度”遇见“温度”

2022-06-09 11:42:47

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红韵海州·新新向荣”党建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海州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进入新起点、迈向新阶段。


近年来,海州区秉持“海纳百业、凝新聚力”工作理念,以全区快递外卖领域“红韵·小哥”党建品牌为引领,探索加强货车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员、商场导购员等以及社会组织、互联网行业党建工作,打造“红韵海州·新新向荣”党建联盟,实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行业统管、队伍共抓、活动联办、力量齐聚。


织密组织体系,共筑家的港湾


随着快递外卖、网约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两新”组织基础差、底子薄的现象依然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反而成了党建工作的“洼地”。

 


怎么办?海州区相关领导深知只有新兴领域基层党建须不断“破圈”,才能提升号召力、凝聚力与向心力。为此,该区不断统筹快递外卖行业党建融合发展,成立快递外卖跨行业党委,构建快递外卖行业党建责任体系,让新业态党建发光发热。


“我们在全省率先成立跨行业党组织,打造‘红韵·小哥’党建品牌,把行业管起来、将能量聚起来、让小哥动起来,逐步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快递外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海州路径。”海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佟欣说。


为了更好地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提质扩容,今年海州区出台《关于打造“红韵海州·新新向荣”党建联盟 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若干措施》,邮政、市场、商务、网信等14个相关单位和部门协同发力、破题开篇。通过联合组建、行业统建等方式,成立快递外卖、交通运输、家政服务等9个行业党委,在经营网点、商超街区等灵活组建12个流动党员党支部。


“现在有了党组织,感觉像有了家一样,心里的难处有人说、有人帮,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很骄傲。”海州区中佳家政党支部党员马少琴说。


强化关爱保障,共享家的温暖


6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市民广场的“红韵·小哥”驿站看到,海州区消防大队宣传员正在为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近20名小哥群体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赶在‘618’销售高峰期来临之际,给我们安排了安全培训,我从中了解到了很多安全知识,之后我可以更好地融入工作。”现场,一位刚入职的“快递小哥”告诉记者,原以为送快递只是体力活,参加培训后才发现快递行业也需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今后一定会把这些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记者看到,“红韵·小哥”驿站分为综合展示区、休闲娱乐区、休息就餐区、多功能会议区,内部配备智能按摩椅、各类图书、电子阅读屏、红色朗读亭、休闲卡座、洗手台、直饮机、微波炉等各类设备一应俱全,“我们设立这个驿站的初衷就是为了能让大家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就进来歇歇脚。”快递外卖跨行业党委书记徐世凯说。


在苏宁广场从事导购员工作的刘红霞几乎每天都要来坐坐,她说,驿站建成后,空间宽敞,还有电动按摩椅免费用,“比家里还要舒服。”


这只是海州区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州区依托各新业态行业集中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配送服务中心等,打造“红韵·小哥”“红韵·益家”“红韵·乐购”等“标准共享型+分散服务型”两级暖“新”驿站,让新就业群体有了“暖心之家”。


同时,该区推出“一月一主题”服务清单,常态化组织“送文化、送健康、送平安、送关爱、送岗位、送技能”等“六送”活动,截至目前,已为快递外卖小哥、货车司机送去“暖心大礼包”3500余份。


突出共建共治,凝聚家的力量


“住在社区这么久,平时上班忙碌,对社区了解很少,一直感觉自己是外乡人。”家住宝翔财富广场的外卖骑手王莹一脸笑意,“今天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谢社区对我们外卖小哥的关心。”

 


为不断加大对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关怀力度,上周末,新海街道星化社区组织新业态群体到社区报到,开展关爱活动,为辖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送上大礼包,同时鼓励他们通过“随手拍”等方式,积极发现社区内的治理盲点,促进社区垃圾分类、综合治理等工作有效推进。


今年以来,海州区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积极开展针对新业态群体的各项关爱活动,广泛收集新就业群体问题,并逐一解决。与此同时,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来源广泛、联系面广,具有独特优势,我们要通过有效的载体、机制和平台,把他们的力量聚集起来,通过党员带动整个新就业群体有效融入基层治理格局。”海州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海州区积极探索将服务对象变成真正的治理力量,将单向管理服务变为“共建美好家园”的双向奔赴,各行业党委纷纷行动起来,组建9支“红韵”志愿服务队,引导新就业群体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当好环境监察员、治安协调员、政策宣传员、扶老助困员、和谐促进员、社区信息员,让新就业群体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王雅萱 牛梦妍 曲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