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为现代化农业装上“科技引擎”
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在茶园内,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向总书记汇报其团队推广的“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方案”。新华社记者近日回访了廖红,以下是她的自述与心声——习近平总书记到来的时候,青翠的茶树间开着金灿灿的油菜花。我向总书记介绍,通过在茶树间套种大豆和油菜,不仅可以给土壤补充肥力,还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这是我们独创的做法。总书记对此表示肯定,嘱咐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他们,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单位不同,“科技特派员”是他们共同的名字。他们是在田间地头上课的“专家能人”,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手把手传授农民技术;他们是帮助农民致富的“科技明星”,选种、施肥、滴灌等样样精通,是农民眼中的“老把式”。科技特派员不仅要传播农业技术,更要培养新型农民,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用科技点亮美好未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好,使农村的生活奔向现代化,越走越有奔头。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渡期”,要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就要发挥好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让技术“长”在泥土里,为现代化农业装上“科技引擎”,描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画卷。
传技术,科技特派员要当好农业技术的传播者。从“一片茶叶”到“一片金叶”,武夷山的茶已经打响了品牌,迈上了现代化农业的新道路,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科学种植的甜头。“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现代化农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国情、世情的需要,我们要用好科技特派员,让他们当好农业技术的传播者,在田间地头播撒创新“种子”,更好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广袤大地耕耘新希望。
送服务,科技特派员要当好农业难题的解答者。科技特派员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领头人”,不仅需要他们发挥示范作用,更要用好“导师帮带制”,让科技特派员成为农民的“好老师”,既要为他们“上课”,更要及时为他们“答疑”,送上更贴心的服务,更好地解决农业难题,方能让更多的农民懂技术。同时,要吸收地方的“土专家”“田秀才”,让这些有一定基础的乡土人才,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更快速地成为科技上的行家里手,增强现代化农业的科技人才力量。
强支持,科技特派员要当好农业发展的服务者。“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来推进”。推动现代化农业,不仅需要科技特派员讲知识、传技术,更要发挥地方政府、企业、农户和派出单位联络员的作用,为农民科技种地提供强支撑,更及时地解决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科技特派员要主动汲取时代养分,善于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种地的新手段,更好地在田间地头开“良方”,让种地不仅更轻松,还能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既是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也用技术为希望田野赋能,突破农业生产技术瓶颈,让科技特派员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乡村振兴的先锋兵,打造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让科技在泥土里散发芬芳,结出累累硕果。(文/李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