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不能少!连云港灌南麦田机收大比武助力减损降耗
麦浪滚滚,沃土生金。6月10日,连云港市灌南县新集镇徐老庄村的一处麦田里热闹非凡,6台收割机在金黄的麦田里依次排开,农机手们摩拳擦掌,等待着比赛号令的开始。
为做好今年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提高机收作业质量,确保颗粒归仓,6月10日,连云港市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灌南赛区的比试正式拉开帷幕。
“比赛开始!”随着裁判长一声令下,6位作业经验丰富的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同时发动,冲入金黄色的麦田之中,他们使出看家本领,收割、脱粒、颗粒入仓一气呵成。伴随着隆隆声响,一串串低垂饱满的麦穗尽数收入仓中,多余的茎秆从车尾撒出,广袤的田间溢满麦香。
比赛开始前,工作人员准备了6块2000平方米的集中连片、地势平坦的麦田作为比赛场地,并要求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规定时间收割相同面积的麦田,按相关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排名。“此次‘大比武’,比的不是谁收割速度更快,而是比谁操作更规范、机收质量更高。”裁判员告诉记者。
“今天比赛有点紧张!”刚结束比赛的杨石兵露出青涩的笑容。在等待测算结果的间隙,农机手徐新生告诉记者:“每次作业之前,我都会仔细观察待收麦田的生长情况,实时调整操作,作业结束后还要及时保养农机,降低机收损耗。”
在刚刚收割的麦地里,考核裁判组工作人员分为六组,用设计好的木框科学选取取样范围,仔细捡拾掉落的麦粒,并小心地放入取样袋中,并按照粮食作物机收损耗测算标准和流程,分别对6台收割机作业情况进行记录、测算。据工作人员介绍,参赛6位农机手的平均损失率在0.6%以下。
减损就是增产,机收减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根据科学测算,依据损失率高低,最终评出此次比赛的一、二、三等奖,驾驶谷神G50收割机的徐新生一举夺魁。谈及机收减损,他深有感触:“农民种粮不容易,作为农机手,尽量不把粮食抛撒,不浪费,把损失降到最低,是我们的责任。”
沉甸甸的麦穗随风起伏,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呈现眼前。“我们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坚持‘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理念,严格按照作业质量标准,确保粮食颗粒归仓。”灌南县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孙迎波说。
编辑:徐止丽
审核:段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