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连云港“好种子+好田地+好机械”助力粮食丰产增产

2022-06-17 09:56:56


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近年来,连云港各地通过实施科技种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粮食产量实现持续稳定增产。

“好种子+好田地”平衡丰产增产

灌南县百禄镇嵇桥村罗军是有名的种粮大户,多年的粮食种植让他深知粮食高产必须要有好种子,他每年种植粮食2000多亩,仅培育种子面积就达1000亩。今年,他引进了新品种小麦品种——“吨麦王大穗铁杆王”。“经过试验对比,吨麦王一号的平均亩产量一般在1200斤左右,有比较大的丰产潜力,其株高一般为70cm,粗壮的茎秆,有良好的抗倒伏性,而且也抗旱以及抗干热风,非常适合我们苏北地区种植。”罗军说。

图片

“还是那片天,还是那片地,同一个小麦品种,产量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差别?”灌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徐凤珍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这就像孩子的成长,基因很重要,但后天的学习习惯、成长环境也很重要。

灌南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小麦种植面积68万亩左右。小麦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品种,良技良法配套也很关键,栽培、植保、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数字农业等技术都可以挖掘粮食生产的潜力。

近年来,灌南县大力推广“淮麦”“济麦”“烟农”系列品种。在种植中,全面落实机械条播、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技投入力度,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大面积平衡增产。

图片

土地是粮食的“命根子”,只有好田好地好水才能种出好粮食。 近年来,灌南县还大力实施规模开发、效益开发、科技开发和生态开发,按照高标准农田格局进行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 推进全县高效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机械化稻秧为秋粮丰收打好基础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三夏时节“抢”字当头。眼下,正值水稻插秧的黄金时节,东海县各地开始抢农时、忙插秧,并依托农业机械化加快水稻栽插进程,为秋粮稳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

日前,在张湾乡营屯村水稻种植户李斌的农田里,农机手娴熟地驾驶着插秧机来回穿梭,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随着插秧机的运转,驶过之处,一株株鲜绿的秧苗有序地站立在田间,不一会儿,一整块水田就披上一层整齐、翠绿的“绿装”。

“我们家80亩水田用两台机器,不顶晌就插完了,现在机插秧真省事。”张湾乡营屯村水稻种植户李斌告诉记者,采用机械化插秧,具有栽插效率高、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种植密度等特点,对水稻生产节本增效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水稻后期管理有很多好处。

张湾乡今年种植8万亩水稻,围绕小麦抢收、水稻抢插工作,充分发挥机械作业优势,做到收割一块、栽插一块,给水稻后期生长留下充足时间,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预计到6月20号,该乡将全部完成插秧工作,转入到下一阶段的夏管工作。

图片

今年,东海县积极落实农机惠农政策,因势利导帮助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申请农机补贴,鼓励引进先进设备,实行机械化插秧,加强机械化育秧、农机手操作技术培训,组织开展观摩活动,提升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发挥示范带动效益,快速推动农机服务行业向社会化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目前,东海县小麦收割已全部结束,正全力以赴投入机插秧工作,全县将投入插秧机250台以上,预计插秧面积将突破35万亩。

农业机械化中最重要的就是机插秧,做好了机插秧,才做“全”了农业机械化。插秧方式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机械化的甜头,从收到种,机械化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农业机械化不但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为重要的是节约了时间,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生产迈入全程全面机械化时代。


编辑:徐止丽

审核:段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