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海州:238名大学生回乡“驰骋”田野 书写“青春”

2022-06-20 12:46:07

六月,阳光正艳。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菜园村的“沈小园家庭农场”内,毕业后就回村任职的大学生沈菊林正在仔细查看瓜苗生长情况。

2018年春节,沈菊林偶然得知海州区招考毕业大学生回家乡任职的消息,他毅然报名参加考试,后顺利被录用。回村任职期间,他充分结合田里的土壤特性发展起了瓜蒌产业,在本村原有的200亩瓜蒌种植的基础上新增100余亩,成立了“沈小园家庭农场”,截至目前,已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500余人次。

“要让村民致富更有奔头。”沈菊林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今年以来,他致力打造藕产品深加工品牌“沈小园藕粉”,并积极组建抖音直播带货团队为家乡农产品销售拓宽渠道。“我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在家乡的这片田野上实现青春的价值。”

像沈菊林一样以乡愁做“引”、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大学生还有很多。“培育药用蟾蜍,对温度、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的要求十分苛刻,缺一不可。”在浦南镇吉丰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回村任职的大学生王思栓正在和大家分享他的养殖经验。大学时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他回村后面对水产养殖这个陌生领域,深入研究、默默耕耘。虽然遭受过质疑,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在流转土地30余亩后,王思栓成立了连云港吉丰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从事水产养殖、加工与销售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合作社已经形成种、产、供、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养殖蟾蜍200多亩,每年每亩的经济效益在2万元左右。

据了解,2018年至今,海州区已选拔238名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回户籍所在村任职,并配套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模式,组织优秀村书记、农技专家、党课名师等优质教育资源为他们定期授课,以素质过硬、本领过强的青年风貌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政策范围内相应的倾斜和支持力度,着力培养这支有格局、有情怀的乡村‘新农人’干部队伍,不断激活人才引擎,为基层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富民兴村聚力赋能。”中共连云港市海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佟欣如是说。(王雅萱 曲奇 孙博 王一平)


编辑:徐止丽

审核:段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