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行】灌云县南岗镇:多样化果蔬种植忙 乡村振兴产业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金钥匙”,近年来,灌云县南岗镇王范村把果蔬种植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发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拉动功能,帮助村民实现增收。除此之外,王范村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多样化的特色种植,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灌云县南岗镇王范生态园,放眼望去,一行行茁壮成长的桃树整齐划一,微坡起垄的基地绵延起伏,壮观而不失美感。桃园郁郁葱葱,绿满田间,沿着小路走进桃园,一颗颗成熟的桃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俨然构成了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秀美画卷。据了解,王范生态园占地200亩,目前已经发展水蜜桃、樱桃、冬枣、新品种红啤梨等二十几个品种,为确保从农场走向市场每一份产品的质量安全,农场从引种、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规范农事操作,大力实施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因此产品受到大家的青睐。
灌云县南岗镇王范生态园负责人 单维浪:接下来我准备种植口感好的品种,比如水果西红柿、软枣猕猴桃、水果黄瓜,大力发展采摘销售一体的家庭农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起初自己干,现在雇人干,我和村民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我认为要带动村民致富,才算真正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灌云县南岗镇王范村除了有特色的果树种植产业,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也是长势喜人,为了打造富有特色的蔬菜产业,同时扩大蔬菜产业种植面积,王范村“化零为整”形成规模化种植,加强乡镇蔬菜基地建设,引进优良品种,多品种、合理分配种植面积,形成具有特色的蔬菜品牌,实现了王范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蔬菜有效供给的目标。
灌云县南岗镇王范村村支部副书记 蔡伟:我们村将近有500个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芦蒿。每季的芦蒿结束以后,还会轮种西红柿、芸豆、丝瓜等品种,平均每亩地的产值利润在6万元左右。市、县农业农村局也给予我们不少的政策及支持,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对我们帮助很大。
灌云县茵瑶大棚种植基地负责人 单仕德:我们家是搞蔬菜大棚基地的,我自己承包了有大约将近20亩地,再加上自己的几亩地,就是二十多亩地,我的收入还是挺可观的。在可观的同时,我这边也毕竟种植这么多,需要很多的工人过来,也带动了周围的百姓的包括经济也是稍微能够带动一点。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王范村的各个农场在发展过程中,常年带动村周边村民就近务工,稳定村民就业增收的同时,各农场负责人毫无保留地对新种植户传授技术和经验,并根据农时和农事需要,经常不计报酬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新种植户开展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保障。
村民 单为玉:像我们五十多岁,也不外出打工,家里面有生态园,我们打打工,一年挣个七八万块钱。在家挣钱,家里还有地还有家里能照应。
灌云县南岗镇王范生态园负责人 单维浪:八年前我决定种植水果时,我专门找了技术员现场讲解果树种植相关知识,引进了多个品种,规模化种植。但是起初缺乏经验,走了不少弯路,如今经验丰富了,我们经常会给周边的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他们少走了一些弯路,大家一起实现脱贫致富。
经过近几年的种植管理与品牌传播,灌云县南岗镇王范村的果蔬产业不仅带领众多农户走上致富道路,更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特产”。下一步,王范村将继续把特色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拓宽农户增收渠道,走好乡村振兴“幸福路”。
灌云县南岗镇王范村村支部副书记 蔡伟:我们村的高效农业蔬菜大棚以及特色水果种植,这两大产业解决了村集体50%的劳动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流转土地建设果蔬大棚,引进更优新品种,吸纳一些在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共同实现乡村振兴的致富梦。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公共频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