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活”折射数字乡村新图景
山东寿光,一位新型职业农民勤于钻研农业技术,他种的一款口感较好的西红柿,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的最高价格是传统渠道售价的三四倍;湖南新化县,一位“90后”农村女孩,在直播中一晚卖出40万元的手工腐乳……随着互联网在广袤农村的普及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手机日益成为农民群众的“新农具”,直播带货逐渐成为“新农活”,这是乡村振兴中的一道新风景。
农村地区不仅有各具地域特征的农副产品,也积淀了不少特色鲜明的乡村非遗,还有异彩纷呈的大好河山、美丽风物。过去,囿于信息和交通条件,这些产品长期“远在深山人未识”,生产和消费两端未能有机结合。随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乡村生产消费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流量不仅能够发光出彩、变现造富,更成为乡村发展的强劲增量。
越来越多的新兴职业农民正在实现智能技术与乡村场景的“嫁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经济不断焕发活力;大批青年群体扎根乡村,争当“新农人”,积极应用电商直播等模式,推动农产品上行,带动当地就业,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相结合,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作为一个产业链条,直播带货要让农民增产又增收,在电商直播平台上获得更大收益,需要把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融为一体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系建立起来。去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央农办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3年6月底打造若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三位一体”试点单位,解决农民生产、销售、金融保险等方面的难题,让农民更好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我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持续实施“数商兴农”,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让网络流量成为乡村振兴的增量,让电商产业迎来新发展,数字乡村的新图景越来越美。(何芗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