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海州:“邻里党建”破题微治理 激活“邻”聚力
盛夏时节,行走在连云港市海州区大街小巷,整洁有序的环境、灿烂幸福的笑脸,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幸福。
近年来,海州区创新推行小区“邻里党建”模式,通过“支部建家、党员回家、治理护家、服务暖家”,将党建引领嵌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建立一大批专业化、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提供“组团化”“社会化”“智慧化”服务,着力破解人际陌生化、治理末梢薄弱化等短板弱项,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有温度、更贴心。
在浦西街道沈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活动室里,党员郭家田正带领沈圩淮海剧团成员排练《苏梅卖妻》。
“现在我们有阵地、有设备,都是免费使用,很开心。”沈圩社区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区,过去治安问题严峻,邻里矛盾多发,虽有一些积极性高的退休党员参与社区事务,但一直没有固定阵地让他们发挥余热。从2018年起,沈圩社区率先推行小区“邻里党建”模式,在网格化管理基础上,将辖区划分成四个支部,把支部直接建到居民小区里,推选具有影响力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每个支部配备办公室及居民文娱活动室,充分吸纳在职党员、网格员、共建单位、民间志愿团队等多方力量,常态化开展“组团式”“共建式”服务,实现阵地、人员、功能同步下沉,增强党建“邻”聚力。
小区“邻里党建”激活了基层微治理,党员与群众的心贴心、居民间守望相助,日渐成为海州鲜明、生动的精神力量。
路南街道贾圩社区在职党员紧盯“朝夕相伴邻里情”,成立帮帮团,长年为低保人员、独居老人、特困儿童等提供服务。得知社区有一位和奶奶生活的孩子家庭困难,便主动上门,帮助其申请低保、发动帮扶,轮流上门为小姑娘指导功课、送去生活学习用品。
依托“红韵海州”智慧党建平台,海州区2400名区级机关在职党员自觉“切换身份”下沉到438个小区党支部,按照“结对共建”“属地报到”走进社区,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和个人特长,结合现实需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认领社区困难居民微心愿等志愿服务……去年以来,累计为群众解决困难37247个。
在此基础上,海州区还以“互联互动”强化基层治理,注重吸纳律师、医生、“五老”人员等有一技之长的能人,组建560支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同时吸收社区民警、城管、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共驻共建单位的资源和力量,开放公共阵地等城市基层党建活动平台,形成党委全面统筹、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下沉楼栋、党员中心户辐射周边,构建起疫情防控“硬防线”、小区治理“防护网”、议事协商“共同体”。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建立1.6万人的“网格长”“单元长”“十户长”队伍,发现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501个,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精准度。(邵沛源)
编辑:徐止丽
审核:段潇
最新评论